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北京动物园水禽湖生态景观改造

北京动物园水禽湖生态景观改造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0-22 11:30:06 点击: 推荐访问: 动物园 北京 北京2022冬奥会心得体会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指出了景观改造应从动物的生存福利出发,按照不同种类禽类的生活习性,丰富场地地形地貌,配植小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及水生植物。同时,通过制作设施对植物与动物进行保护。景观改造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丰富的植物群落从空间上扩大了禽类的活动范围,为延展动物行为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植物发芽期及幼苗期的保护设施有效降低了动物对植物的损伤率。

关键词:人工湿地;植物选择;水禽;动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X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5)10-0107-03

1 引言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公共意识的变化,人们对动物福利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动物园担负着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重要职能,展示方式正由以往动物个体展示逐渐转变为自然环境展示。在展区设计中,为那些在同一自然栖息地生活的不同野生动物创造共同生活和展示的条件[1]。鸟类在城市动物园的生活场所与其自然栖息地相比,生活空间相对狭小,环境中的植物种类单一,数量稀少,而植物的缺乏会直接对野生动物躲避、隐藏等福利需求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野生动物健康及繁殖。为改善北京动物园水禽的生存状况,2013~2014年对水禽湖进行景观改造。

2 北京动物园水禽湖概况

2.1 改造前基本情况

水禽湖总面积约18 900 m2,其中水域面积约13 400 m2,常水位4.76 m,驳岸与水位高差约1.21 m。驳岸形式以直驳岸为主。湖中共有大小不一小岛5座,其中北侧的3座连通的小岛为此次景观改造范围。在3座小岛中,中岛面积最大,约3 170 m2,有2座桥分别连接东、西岛,改造前有1间禽舍、1间操作房以及鸟笼若干;西岛面积居中,约980 m2,无建筑物,岛南端为人造山石瀑布;东岛面积最小,约680 m2,为山石直驳岸形式,北侧、东侧和西侧均被鸟笼包围,岛中有1间禽舍。

2.2 水禽湖展示动物基本情况

在水禽湖区域,饲养展示的禽类动物共30种692只,其中大部分为水禽及涉禽。

2.3 改造前植被情况

水禽湖改造前植物数量较多,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少高度较低的小乔木与灌木,缺乏地被植物及水生植物。如表1所示。

3 北京动物园水禽湖生态景观设计

3.1 项目背景

北京动物园与清华大学合作,在北京动物园水禽湖建设零碳馆,用以展示珍稀的热带及温带水禽。“零碳”的概念,通过新技术、可再生资源以及新材料的应用来实现。结合零碳水禽馆建设项目,北京动物园对水禽湖景区进行景观改造,目的是丰富园区的植物多样性,提高圈养的珍稀禽类的生存福利。

3.2 功能分区

水禽湖改造完成后,游客可上岛与动物近距离接触。为同时满足动物与游客安全、舒适的需要,将水禽湖规划为“一馆四区”,如图1所示,一馆为零碳水禽馆,四区分别为观鸟摄影区、表流湿地景观区、陆地禽类展示区与水禽展示区。

零碳水禽馆:零碳水禽馆占地约350 m2,其中水禽禽舍部分约200 m2,展览教育部分约120 m2,辅助部分(包括储藏室、操作间、休息室等)约30 m2。

观鸟摄影区:北京动物园的水禽湖每天吸引许多鸟类摄影爱好者到来,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专门将水禽湖东岛设立为观鸟摄影区。为了避免人与摄影器材对鸟类造成惊吓,建造观鸟塔,同时利用植物对观鸟塔进行遮挡。

表流湿地景观区:为丰富湿地植物景观,对水禽湖中岛南岸进行驳岸改造,将湖中的水引入其中,形成地表浅流湿地,在丰富水体景观的同时,为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创造种植条件。

陆地禽类展示区:改造前,水禽湖中岛、西岛散养着部分陆地禽类,通过设立大体量鸟罩棚、树立栅栏等方式对动物活动区进行适当隔离,以避免游客上岛对它们造成惊吓。同时,为增加景观的自然性,就地取材,将树木枯枝干燥处理后制作栅栏;鸟罩棚使用软性材料,并使用攀援植物适当进行遮挡。

水禽展示区:除取食、休憩等短时间活动,水禽大部分时间都在水中度过。13 400 m2的水面是良好的天然展示环境。

3.3 游览路线分析

水禽湖中的3座小岛以桥梁或廊架相互连通,其中中岛北侧桥梁是与动物园其他景区连接的唯一通道,使水禽湖成为一个相对独立、安静的游览单元。在零碳馆与叠水区之间,建造地下通道,通道里有3个地堡高出地面,可以让游客在接近地面的高度观察动物,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动物。

3.4 植物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改造前水禽湖的植物结构比较单一,多大乔木,少小乔木、灌木,缺低矮地被植物、水生植物,主要是由动物踩踏、鵮食、排便等行为导致高度较低的植物不能正常生长。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观察、分析各种禽类动物生活习性以及总结相关工作的基础上[2~4],配合植物种植,采取了一些配套措施。植物种植情况如表2所示。

一是在岛的边缘及建筑周围种植卫矛为主的低矮灌木,卫矛半常绿,可以遮挡光秃的驳岸,弱化建筑的硬质线条;更重要的是卫矛的叶片质地相对较硬,动物不喜食,遭受动物破坏少。

二是丰富地面景观和水体景观。水禽湖各岛高大乔木较多,光照条件较差,地被植物适宜选择耐荫性好的植物种类。,根据不同地块的水体深度种植水生植物,选择开花且花期错开的植物种类,丰富水体景观。

三是注重非活体植物材料的应用。为最大限度地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新植灌木以枯枝制成的栅栏进行围合;水生植物的根部使用枯枝并辅以金属网格进行保护,以防止动物对根部以及来年春季萌发嫩芽的伤害;使用死亡的龙爪槐作为栖架,吸引鸟类栖息,龙爪槐树形美观,分枝多,还可以遮挡岛上硬质的廊架。

4 结果与讨论

4.1 水禽湖改造后景观效果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水禽湖景观改造项目属于老景区改造,改造后,水禽湖岛上的植物层次有了很大程度的丰富,特别是增加了高度2~3 m的小乔木与灌木,大大提高了视觉上的空间感。地被植物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之前地面黄土裸露、鸟粪遍地的破败景象。多种水生植物,花期相连,丰富了水禽湖景区的季相景观。

4.2 水禽湖改造后有利于动物保护

除了景观得以提升,改造后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生活在这里的动物的福利。根据现代动物保护教育理论,隐藏和躲避是动物福利的重要内容之一[5]。兽舍改造与植物丰富之后,动物可以在繁殖期等重要时期躲避游客的视线,从而有利于动物保持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

4.3 水禽湖改造后有利于开展公共教育

水禽湖景观改造后还增加了游客参观的趣味性,地堡的设计可以让游客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观察动物却不会打扰到它们。通过为动物营造自然的生活环境,有助于向公众传递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

4.4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的植物配套保护措施大大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

根据以往水禽展示区域景观设计经验,草本植物与低矮的灌木成活率往往很低。在一些景观改造工程实例中,就出现过在施工环节与养护环节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新植植物死亡率达到90%的先例,其中水生植物的死亡率甚至达到100%。在水禽湖景观改造中,通过空间的整合,植物的保护,在动物有效的活动空间并未减少的前提下,施工完成后3个月内,动物对植物的破坏致死率未超过30%。试验表明,在地被植物与水生植物的萌发期及幼苗期,对新萌发的芽进行适度的保护,可以大大降低动物对植物的破坏率。

5 结论

动物园的景观设计除了要考虑美学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维护圈养动物的福利,为动物提供丰富的行为施展空间。水禽湖的景观设计,试图在游客活动区域内延伸复杂的动物栖息环境,强调动物的存在与栖息地的存在两者不可分割的关系。截至目前,水禽湖的景观设计还有许多细节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但无论如何,在长远规划中,将始终以自然为参照,把动物展示立足于恰当的自然美学关系之中,使呈现在游客眼前的景观不再仅仅是动物的表象,还包括公众对动物和自然更深层次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张恩权. 动物园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2~13.

[2]杨 华,高 捷,崔雅芳.共芦花起舞,听玉鹤低吟——北京动物园人工湿地景观营建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园林,2006(2):11~13.

[3]杨 华,高 捷,牟宁宁.动物运动场植物材料的选择与适应性研究[A]. 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09[C],2009:526~530.

[4]王 佳, 舒新前.人工湿地植物的作用和选择[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4):62~64.

[5]徐宏发,张恩迪.野生动物保护原理及管理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59~262.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