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大型强子对撞机检测到B介子衰变等

大型强子对撞机检测到B介子衰变等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0-22 18:10:05 点击: 推荐访问: 介子 撞机 检测到

近日,科学家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中,检测到了中性B介子粒子极为罕见的衰变。此次发现证实了标准模型做出的预测,亦提供了对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准确性的严格测试,因为这种衰变对于模型的不完整之处非常敏感。

澳开发出世界首个多态存储器

澳大利亚科学家日前通过模拟人脑处理信息的过程,开发出一种能长期保存信息的存储器。该设备被认为是世界第一个电子多态存储器,为体外复制大脑和电子仿生大脑的出现铺平了道路。此外,它还有助于为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病等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

“生物混凝土”可自动修复裂缝

混凝土是世界上最普遍的建筑材料,而最近,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微生物家造出了一种酷材料:利用微生物自动愈合的“生物混凝土”。它能在一种产石灰石细菌的帮助下有效修复自身裂缝,孢芽杆菌就是它的“愈合剂”。这或将开启生物建筑新时代。

德国利用二氧化碳加水生成柴油

德国奥迪汽车公司新燃料实验室与德累斯顿的新能源企业Sunfire合作,不久前成功开发出利用二氧化碳加水生产柴油的工艺。这一合成柴油新工艺,有望在大气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开辟一个崭新的途径。

日本推出全球首款6TB固态硬盘

日本固态硬盘生产商Fixstars公司宣布,将从7月下旬开售世界第一款6TB固态硬盘。这将是目前世界上容量最大的2.5英寸串口型固态硬盘。这款固态硬盘型号为SSD-6000M,内部闪存芯片采用15纳米制造工艺,读取速度最高可达每秒540MB,写入速度最高可达每秒520MB。

智能手杖助盲人识友

英国最近研发出一种具备革新意义的智能手杖,为盲人提供“出行利器”。有了它,有视力障碍的人在行走中不但能轻松躲避障碍物,顺利抵达目的地,还能从人群中分辨出亲人和朋友。这款名为Xplor的智能手杖,由伯明翰城市大学的研究团队研发。该手杖首次借用智能手机技术和面部识别技术,帮助盲人识别10米以内的熟悉面孔,同时实现定位功能。

适用集成电路的微电池问世

通过结合3D全息光刻和2D光刻技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日前开发出一种适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高性能3D微电池。这种只有指尖大小的微型高能电池具有极其优异的性能和可扩展性,为人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有望让很多设备小型化应用成为现实。

石墨烯墨水打印出射频天线

科学家将石墨烯材料的应用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人员与石墨烯生产商BGT材料有限公司合作,用压缩石墨烯墨水打印出射频天线。这种天线灵活、环保,可廉价大批量生产,能应用在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和无线传感器上。

我国将主导物联网架构国际标准制定

5月20日,国际标准组织(ISO/IEC)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物联网标准化(WG10)大会决定,新成立的WG10物联网标准工作组将同步转移原中国主导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国际标准项目(ISO/IEC 30141),并由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专家继续担任该体系架构项目组主编辑,标志着我国继续拥有国际物联网标准最高话语权。

我国首位海底管道“检测师”通过大考

近日,中海油蓬莱油田海上石油平台迎来首位中国籍海底管道“检测师”。这台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35所研发的海底管道漏磁内检测设备,穿行于渤海中南部海域内8英寸的海底管道,完成了行程达1.9公里的“大考”,宣告我国海底管道“洋体检”时代即将终结。

“天河二号”刷新宇宙中微子数值模拟

由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张同杰领衔的宇宙中微子数值模拟团队,日前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上成功完成了3万亿粒子数的宇宙中微子和暗物质数值模拟,揭示了宇宙大爆炸1600万年之后至今约137亿年的漫长演化进程。这一研究成果,对基础科学、宇宙环境、地球生态、矿藏勘探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水稻抗高温主要基因克隆成功

水稻是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的主粮,如何实现“高温下稳产”,培育抗高温新品种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近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林鸿宣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第一次成功分离并克隆了水稻抗高温主要基因,深入研究了其分子机理、在水稻演化史和抗高温育种中的作用。这一研究成果有望明显增强农作物的抗高温能力。

生物工程角膜研发成功

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并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日前在北京正式面世。“艾欣瞳”是由异种角膜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去除了角膜中的细胞、杂蛋白、多糖等抗原,保留了天然角膜基质胶原蛋白结构,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安全性高,能与周围组织快速整合。业界专家称,生物工程角膜研发成功,将缓解我国人体捐献角膜奇缺的临床困境,为角膜盲患者带来复明的希望。

类石墨烯材料中发现新型单光子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与华盛顿大学许晓栋、香港大学姚望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在类石墨烯单原子层半导体材料中发现非经典单光子发射器,连接了量子光学和二维材料这两个重要领域,打开了一条通往新型光量子器件的道路。

可“呼吸”二氧化碳电池有了雏形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周震课题组不久前发现一种可呼吸二氧化碳电池。这种电池以石墨烯为锂二氧化碳电池的空气电极,以金属锂作负极,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的能量。锂二氧化碳电池性能的改善得益于石墨烯的高导电性和大比表面积,为电化学反应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45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通过验收

经过近6年研发攻关,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45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作业系统“海马”号,5月8日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这是继“蛟龙”号之后,我国深海高技术领域出现的又一标志性成果,迈出了4500米级潜水器谱系化的第一步。

国内首款双模式船用导航雷达研制成功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前不久宣布,该院23所研制的固态脉冲、连续波双模式船用导航雷达目前已进入海域试验阶段,年内有望投入市场使用。这是国内市场首批自主研制的固态双模式船用导航雷达产品。

首款电子机读旅行证件芯片通过鉴定

5月6日,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宣布,由该所研制成功的我国首款电子机读旅行证件专用芯片通过了工信部、公安部联合组织的技术鉴定。专家一致认为,此芯片有望保障国家和公民信息安全的自主可控,填补了国产高速大容量非接触芯片在该领域应用的空白。

我国首次成功绘制牡丹DNA指纹图谱

在5月17日召开的洛阳牡丹基因组研究成果发布会上,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与洛阳农林科学院技术人员共同完成了对1000份牡丹种质资源和120份杂交后代的单个样本的基因组测序分析,完成牡丹DNA指纹图谱的绘制工作。此项研究将为解决牡丹科研和产业发展难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可大幅提升牡丹育种技术和创新能力。

世界最长显示距离

动态立体显像装置问世

清华大学教授廖洪恩团队最近在立体图像显示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研究人员通过融合微机电系统加工技术与信号通信及处理技术,摒弃裸眼三维立体成像中透镜或光栅引入的局限,开创了微机电系统光束扫描型真三维立体影像显示的先河。该方法在裸眼立体显示深度上获得重大突破,为实现超长距离裸眼立体显示找到了有效途径。

科学家发现

世界最古老今鸟型类化石

日前,由我国科学家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世界最古老的今鸟型类化石——弥曼始今鸟。它距今已有1.3亿年,比此前所认为的最早的今鸟型类化石早500万年。

虎头蜂“杀人”基因显形

近日,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吉永华团队发表了首个墨胸胡蜂(俗名“虎头蜂”)的毒腺转录组,同时也发表了对其毒腺的分析。研究人员希望该发现有助于理解虎头蜂蛰人的毒理分子基础,利于临床医学应急治疗。

我国首台高速永磁变频电机系统下线

日前,我国首台高速永磁变频电机系统在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成功下线。有关专家鉴定认为,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是该公司在2013年自主研制出我国首台高速动车组用TQ-600型永磁同步牵引电机后,取得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标志着南车电机已全面掌握高速永磁变频电机系统核心技术,成为国际电机巨头在此领域垄断地位的“终结者”。(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供稿)

3D打印国家级工程实验室落户长沙

近日,国家发改委高分子复杂结构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启动仪式在长沙举行,这是增材制造(3D打印)领域全国首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标志着长沙的3D打印技术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也预示着长沙将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起国际领先的增材制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支撑服务平台。(高分子复杂结构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供稿)

郴州国家高新区授牌

不久前,郴州市举行郴州国家高新区建设推进大会暨首届创新创业人才招聘会。会上,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为郴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授牌,副省长黄兰香出席会议并讲话。该园区现辖一个镇,辖区面积125平方公里,现有注册入园企业470余家,常住人口近8万人,其中产业工人6万多人。(郴州市科技局供稿)

衡阳师范学院入选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

近期,由教育部、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15—2020年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信息、通信和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校企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举行。衡阳师院成为该项目首批应用技术转型试点本科高校(公办)合作院校之一,也是这次签约的30所高校中,唯一的一所湖南高校。(衡阳师范学院供稿)

产业竞争情报

与创新驱动发展学术研讨会召开

5月7至8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湖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在长沙联合举办“产业竞争情报与创新驱动发展”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15个省(市)科技情报研究院(所)、省内市州和行业科技情报研究机构、中小企业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才及中南大学、湘潭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研究生等130多人参加研讨会。(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供稿)

东江湖水环境保护院士工作站正式成立

5月18日,湖南省东江湖水环境保护院士工作站在资兴市白廊乡江口村揭牌。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省科技厅、郴州市和资兴市有关领导和代表出席揭牌仪式。这是湖南省首个水环境保护院士工作站,孟伟院士团队将从污染治理、水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等方面,为东江湖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开创了高层级水环保科研技术直接服务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先例。(郴州市科技局供稿)

推荐内容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