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磁共振水成像在胆管、胰管系统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磁共振水成像在胆管、胰管系统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0-26 14:50:07 点击: 推荐访问: 临床应用 成像 病变

摘要:目的 探讨胆胰管水成像对胆胰系统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疑有胆胰系统疾病患者,使用GEHDX1.5T超导型扫描仪,腹部线圈,加呼吸门控并使用预饱和技术,行常规上腹部屏气系列扫描,二维及三维磁共振水成像(MRCP)扫描。结果 60例病例在MRCP图像上均清楚、三维立体显示出病变形态、位置,所有患者均得到临床资料、手术及病理证实。结论 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图像清晰,对胆道结石、胆道系统病变、胆道先天发育异常等疾病有着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效果优于CT、超声检查。

关键词:超导磁共振;水成像;胆胰系统病变

胆系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胆胰管细小,位置较深,开口位置多变,周围有较多组织重叠,在影像诊断方面带来很大困难。胆管、胰管磁共振水成像能清楚显示胆管、胰管系统全貌,本文就该技术在胆胰系统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7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怀疑有胆胰病变而需要进行进一步明确诊断的60例患者,年龄18~75岁,男性29例,女性31例。

1.2 扫描技术

1.2.1扫描前准备 排除磁共振检查禁忌患者,检查前禁食4~8h,训练患者闭气。 1.2.2 扫描方法 使用设备:采用GEHDX1.5T超导型扫描仪,腹部线圈,患者仰卧,加呼吸门控、使用预饱和技术、脂肪抑制技术。上腹部常规扫描范围上界包括肝顶,下界包含胰头全部。行冠状FIESTA屏气扫描,T2WI脂肪抑制序列,胆胰管2D连续单层厚块水成像、3D-MRCP薄层水成像。

1.3 图像后处理技术 所获3D-MRCP原始数据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进行三维后处理。

1.4 其他检查 60例患者同时行上腹部B超检查,42患者例行上腹部CT检查。

2 结果

2.1 60例患者中,胆囊结石并胆囊炎15例;胆总管结石并胆道梗阻16例;胆囊结石、肝内胆管、胆总管多发结石并肝内外胆管扩张7例;胰管结石并胰头区囊腺瘤、胰管扩张2例,胆囊多发性息肉并胆囊肿大3例;胆道结石合并胆源性胰腺炎4例,胆总管狭窄3例,胆总管囊肿6例,胆管细胞癌4例;所有患者均得到临床资料、手术及病理证实。

2.2 水成像表现 结石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条状、不规则形低信号充盈缺损影,周围胆汁为高信号影,胆总管下段区域结石显示成典型的"液抱石"征象。胆囊息肉表现为胆囊壁上向腔内突起小结节样软组织信号影,增强有强化表现。胆囊炎表现为胆囊扩大,壁增厚,边缘模糊,周围可见渗出表现。胆总管囊肿表现为胆总管囊状扩张,壁相对较薄且均匀。合并胰腺炎表现为胰腺信号异常、周围渗出、肾前筋膜增厚。

2.3 磁共振水成像与超声(US)、CT对照 在本组病例中26例胆囊结石和息肉患者,超声发现病变24例,占92.3%;MRCP发现病变25例,占96.1%;CT发现8例,占30.7%。41例胆管病变病例,MRCP检出病变39例,占95.1%,高于文献报道超声对胆道病变的检出率(88~90%)。磁共振发现4例合并急性胰腺炎,CT发现3例,超声仅2例看出胰腺体积饱满。磁共振发现壶腹部及胰头病变4例,CT发现2例,B超发现2例,MRI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及CT。MRCP立体、直观的显示肝内胆管、胆总管、胆囊及胰管形态,确定梗阻平面,胆道病变的位置、大小、数目,以及梗阻端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观察效果明显优于CT和超声。

胆胰管水成像示:①胆总管囊腺瘤:T2WI脂肪抑制系列及冠状FIESTA屏气扫描系列,显示胆总管明显囊袋状扩张,扩张的胆总管前外份可见一等信号小结节影。CT平扫及增强显示小结节影。见图1。

②胆囊结石并左肝管内肿瘤:胆囊内可见多发大小不一的低信号充盈缺损影,左肝管内可见一类圆形等信号充盈缺损影,边缘显示清楚、光滑;CT平扫未见异常。见图2。

③胆总管恶性肿瘤:胆总管中下段形态不规则呈鸟嘴状狭窄,其上胆道系统明显扩张呈"软藤"样改变;2D-MRCP厚块图像及3D-MRCP-MIP图像立体感强,显示胆胰管全貌较好,薄层原始图像及冠状FIESTA显示胆总管中下段狭窄及胆管壁不规则,细节图像显示较好。 见图3。

④胰管发育变异 3D-MRCP及2D-MRCP(厚块)清晰显示胆胰管走行全貌,胰头段双胰管分别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及副乳头。CT未见显示。见图4。

⑤胰腺囊腺瘤、胰管结石 胰头区可见一类圆形囊性占位,囊壁显示较厚而且厚薄不均匀,囊性病灶内可见絮片状等信号影;胰腺实质信号不均匀,胰管明显扩张,扩张的胰管内可见多发大小不一的低信号结石影,胆总管中下段受压稍有变细并向右侧有移位表现。CT仅显示囊性病变及多发斑点状钙化灶。见图5。

3 讨论

胆系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胆系结石、胆管病变及胆管发育变异是胆道梗阻的常见病因,因为胆胰管管径细小,位置较深,走行迂曲,开口位置多变,周围有较多组织重叠,在影像诊断方面带来很大困难。以往胆胰管病变的诊断主要靠超声、CT、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CT常规扫描只能获取轴位图像,成像参数单一,有电离辐射,经常受到周围结构重叠影响观察效果。对对钙化及结石的鉴别具有一定的困难,在反映胆胰系统的解剖关系全貌和病理变化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超声检查对胆囊、肝内胆管病变显示较好,由于受腹部软组织及肠道影响较大,在胆总管中下段病变、胰管病变、胰腺病变、十二指肠壶腹部病变的检查中,B超诊断符合率较低。

ERCP检查患者比较痛苦,检查效果与操作者的经验关系密切,并且还可能诱发胰腺炎。

超导型磁共振扫描系列丰富,后处理功能强大,成像效果与CT、超声检查、ERCP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①MRCP具有三维成像、有多参数、多种扫描系列,能清晰显示病变及其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结石的成分可以有初步的了解。②无电离辐射、无创性检查,患者较易接受,肥胖患者及老年患者均能取得良好检查效果,术后患者可进行多次复查或随访。③磁共振水成像是利用水的长 T2 特性进行成像的技术,不需要造影剂,安全简便。④三维图像后处理可对图像进行多角度旋转、剪切,避免了周围组织对病变的重叠而影响观察效果,立体、直观显示胆胰管形态及其与病变的关系,受检者不必要再进行特殊的肠道准备。

4 结论

总之, 胆管、胰管水成像能清楚显示胆胰管全貌,确定梗阻平面,显示胆胰管扩张的程度及形态,以及梗阻端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具有多种图像后处理方法,检查无需特别准备。克服了CT、超声检查的缺点,提高了胆胰系统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临床工作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敏 欧阳汉 体部磁共振诊断学[J]. 磁共振成像技术及运用.

[2]、 MRI及MRCP诊断胆系泥沙样结石的对照研究[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10:1001-9324

[3]、 MRCP结合薄层T2WI对小结石及壶腹部周围病变的诊断价值[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11:1002-1671.

[4]、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评价胰腺炎发生率的关系[J]. 临床放射性杂志,2009,3:1001-9324.

编辑/许言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