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PICC导管在结核性胸膜炎胸水引流中的应用及护理

PICC导管在结核性胸膜炎胸水引流中的应用及护理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1-06 12:00:05 点击: 推荐访问: 导管 引流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患者采用PICC导管穿刺引流的方法及其护理。方法 选取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患者27例,在B超定位后行胸穿,将PICC导管置于胸腔并外接负压引流瓶引流。结果 本组27例患者均一次成功置管,无气胸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采用PICC导管穿刺引流方法简单安全,损伤性小,患者痛苦少。术前的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提高了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有效降低并发症。

关键词:PICC导管;引流术;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膜炎;护理

目前,对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的治疗,除了全身正规抗结核治疗外,抽出胸水解除压迫症状也是其治疗中的重要一环。我们自2007年1月~2012年5月,对27例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的患者,采用PICC导管进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7例患者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24~68岁;均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经B超检查证实有中、大量胸腔积液。其中2例胸水中可见纤维条索影,2例已有胸膜增厚形成。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①患者准备:首先向患者及家属讲清操作的目的、方法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取得患者的配合,并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调节病室温度20~22℃,避免术中着凉;②物品准备:德国贝朗医疗股份公司生产的PICC穿刺包,一次性负压引流瓶,无菌胸穿包1个,无菌敷贴2张,输液管1付,2%利多卡因100mg 1支。

1.2.2术中配合 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术前经B超定位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铺孔巾,局部浸润麻醉,穿刺针连接注射器沿肋骨上缘与皮肤垂直进针,穿刺有落空感,回抽见胸水,拔出穿刺针,迅速将导丝送入导管针,退出导管针,予开皮器开皮后沿导丝送入PICC导管约15~20cm左右,退出导丝,导管末端通过输液管接一次性负压引流瓶,用无菌敷贴覆盖并固定导管。可根据病情行持续引流或分次抽液。

2护理

2.1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对该类传染性疾病本身具有悲观和焦虑情绪,并对侵入性操作具有恐惧心理,因此操作前护士应首先向患者讲解该类疾病的有关知识,消除患者紧张和恐惧心理。

2.2术中护理 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叮嘱患者勿咳嗽或用力呼吸。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及胸闷等症状应停止操作,根据情况作相应的处理。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导管,避免导管扭曲、脱落。

2.3术后护理

2.3.1术后患者的监测 术后要监测生命体征并经常询问患者有无胸闷、胸痛、气短、发热等症状。密切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及记录每日的流量,控制引流速度,不宜过快,量不宜过多,24h不超过1000mL,以免胸腔压力骤降,致纵隔移位而引起肺水肿或循环障碍[1]。

2.3.2引流管护理 我们应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既不影响引流,又有利于呼吸功能的改善。患者卧床休息时引流瓶妥善固定于床边,防止引流管牵拉、扭曲、受压。引流过程中,若因各种原因导致引流不畅时,可采取变换体位,生理盐水反复冲吸,或将引流管拔出少许等措施。在置管引流期间应严密观察穿刺点处有无渗血、渗液,更换敷料2次/w,用0.5%碘伏消毒穿刺口以防感染。

3结果

本组27例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引流管留置时间3~11d,平均7d。2例患者在引流过程中发生引流不畅,经变换体位、生理盐水或1:50的肝素液冲管或向外稍拔出导管后,完成引流。无一例发生气胸、胸膜腔感染或局部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

4结论

结核性胸膜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有学者报告[2]发生结核性胸膜炎5d即有粘连带形成,7d粘连带变粗变大,10d即形成包裹。因此,结核性胸膜炎胸水处理不及时或不彻底是造成临床上各种包裹性积液形成、胸膜增厚、肺功能减损、支气管扩张和肺心病的重要原因。传统的胸腔抽液,穿刺次数多、创伤大、并发症多,使患者遭受许多痛苦和不便。PICC管采用特殊的医用聚氨酯制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导管柔软,前端圆钝,管腔较普通穿刺针及胸腔引流管细,用其进行胸腔穿刺组织损伤性小,安全性高。拔管后容易愈合,患者易于耐受。临床操作简单,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参考文献:

[1]周自萍,王艳,梁红玲,等.微创法闭式引流术治疗中晚期癌性胸腹水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0,7(4):26.

[2]马永昌,丁卫民,王永亮.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不同抽胸腔积液方法的疗效观察[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248.编辑/许言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