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卫星的“后事”

卫星的“后事”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1-07 13:40:07 点击: 推荐访问: 卫星 后事

9月底,有媒体报道,一颗美国报废卫星近日坠落地球,其中一些碎片可能坠落到格鲁吉亚一户人家家里。据报道,这户人家住在格鲁吉亚中部一个城市,当地时间23日傍晚,他们发现一些金属碎片掉落在自家院子里。这些金属碎片并不大,只有几厘米长,其中一个碎片落在餐桌上,把桌布烧出一个洞,另外一个碎片击中一个塑料杯,导致塑料杯冒烟。

对于9月初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这颗卫星即将坠落后就惶惶不安的地球人来说,听到这条消息后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该愤怒。用《华盛顿邮报》的话来说,这是一颗重达6.5吨、相当于一辆校车大小的卫星即将撞向地球,碎片坠落的覆盖范围从北纬57度到南纬57度,几乎涵盖整个地球有人类居住的地区。而且要知道,这将是30多年来坠落地球最大的NASA太空垃圾!有俄罗斯媒体猜测碎片将落在莫斯科,但最紧张的要算日本人,社会一度恐慌,尽管日本政府一再劝慰国民,但首相官邸危机管理中心还是成立了一个情报联络室……

天外事故总是在人意想不到的时刻降临:1979年,NASA首个空间站“天空实验室”的碎片掉到澳大利亚西部艾斯波兰斯郡,所幸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991年,前苏联在试图控制“礼炮7号”空间站脱离轨道坠毁于大西洋时失败,总重约40吨的人造天体碎片坠落,让阿根廷人看到了一场真实的“礼花”。而并不是所有的时候地球上的人类都那么幸运,1978年1月,前苏联核动力侦察卫星“宇宙-954”坠落于加拿大北部,卫星上核动力发电机的放射性物质扩散面积达到数千平方公里,造成了巨大的恐慌。

一次又一次的事故或“虚惊”提醒我们,从卫星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必须要考虑它的“后事”。在前苏联“宇宙-954”失控坠落造成地面核污染事故后,航天大国开始着手解决废旧航天器的处理问题。一般来说,在近地轨道运行的小型航天器可以“不管不顾”地让它们自行坠落,因为小型航天器在再入大气层时可通过与大气层的剧烈摩擦而烧毁。但对大型的卫星或空间站就不能这样干了,因为它们体积太大无法完全烧毁,靠谱的方式是通过人工控制的方式让它们在预定地点坠毁。2001年3月22日,俄罗斯近百吨重的和平号空间站成功坠毁在南太平洋某个深海无人区域,这里因为常被俄罗斯用来处理废弃宇宙飞船而得到了“航天器坟场”的称号。运气好的时刻,失控的航天器也会“砸”在大洋中,因为地球上毕竟大部分面积都是海洋。例如1979年,美国重达78吨的“天空实验室”空间站在失去控制后,最终溅落在广袤的印度洋上。

不过,价值不菲的航天器最终白白掉在海里确实有点可惜,有些国家便让航天器“自杀性撞击”想要探测的星球以“发挥余热”。1999年,美国“月球勘探者”探测器便在人工控制下撞击月球以探测该星球上是否有水冰。2003年,欧洲“伽利略”探测器在人工控制下脱离了轨道,一头撞向木星,最终坠毁在木星上,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伽利略”燃料即将用尽,如果任它“自生自灭”就会撞向木卫二,可能会让探测器上附带的地球微生物“污染”木卫二。

人工控制航天器坠毁或撞击其他天体是处理其“后事”的主动方法,当然更主动的则是在轨回收。1990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曾将一颗废旧卫星回收,算是一次成功的“清理垃圾”之举。不过,迄今人类也只有这么一次主动在太空中成功回收处理的举动,原因很简单:回收成本极高,对于特别有价值的大型航天器才值得这样做。另外一种“主动”的方法就是用反卫星或反导武器将大型航天器击碎,如2008年2月21日美国“伊利湖”号导弹巡洋舰就发射一枚“标准-3”导弹,击中了美国失控的侦察卫星。这样做的最大副作用是可能产生大量空间碎片,威胁空间安全。所以又有专家提出,比较理想的方法是在失控航天器运行到大气层边缘时再击毁它,这样产生的碎片就会在大气层中尽快烧毁,但航天器轨道越低,飞行速度就越快,击中的难度也就越大,需要冒很大的风险。

据统计,自从1957年前苏联发射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已经有超过40个国家拥有本国的人造航天器,总数约为6000个。面对此次美国失控卫星差点带来的灾难,人们不禁担心:这6000个航天器会不会成为人们头上的“人造炸弹”?看来,人类在享受“航天时代”给我们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必须更加小心地处理卫星们的“后事”了。

推荐内容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