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提高信息技术课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分析

提高信息技术课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分析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1-07 19:40:08 点击: 推荐访问: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2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10篇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教学策略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能激励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建构信息技术知识结构、掌握操作技能。对把握教材知识结构、设计情境等教学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策略;课堂管理;Adobe Premier;Cool Edit Pro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9—0006—03

1前言

当前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间的信息素养存在较大差异性,导致学习效果的差异性较大;课堂管理较混乱;学生喜欢玩游戏、上网,对所学内容兴趣不高;课堂教学评价过于简单,有时还忽略这一环节;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对有效开展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

2提高信息技术课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知识主线和技能结构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以模块化形式呈现学习内容,而模块之间相对独立。通过钻研教材,掌握其基本内容的知识主线和技能结构,才能吃透教材,做到活化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适应学习知识的不断变化形式,才能在宏观上整体把握教材,实现新课程教学理念倡导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另外,可以借鉴其他版本教材及配套的教学参考书。

以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为例,教材的知识主线是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评价,所有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一主线开展。在学习“数字化音频信息加32"’内容时,梳理出其知识主线定位于:信息需求(音频信息加工)→选择信息来源(录制,互联网)→确定信息获取方法(录音,下载背景音乐)→获取信息(确定加工工具软件Cool Edit Pro)→评价信息(播放试听,根据需要进一步加工调整)。技能结构如图1所示。

教师在掌握每节课教学内容的知识主线和技能结构的基础上,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形成一个整体。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清晰快速地了解知识脉络,掌握知识、技能组合使用的方法,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体系。它是学生加工、设计信息的基础,实现更有效利用软件加工信息的深层次的应用。

设计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奥苏贝尔指出:“动机可以影响有效学习的发生。”因此,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及学生学习技术的心理因素,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设计出引起学生好奇心的导入情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如在教学“视频的加工与合成”时,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设计情境导入环节,把上一年学生设计的视频作品——《元旦文艺会演》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知道通过Adobe Premier软件可以合成制作片头、合成MTV视频,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笔者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让学生明确學习目标,明白学会视频加工软件后可以方便自己加工喜欢的视频,有效激发他们对将要学习的信息技术产生向往,学习动机得到激发。

授之以渔,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中所涉及的软件,都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它们一般具有相同要素或相近的操作方式,如“文件”菜单一般都有新建、打开、关闭、保存等命令。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波利亚的“类比原理”和桑代克的“共同要素说”,促进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迁移。

1)运用类比原理法。类比原理法指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在某些方面有相同属性,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有相同属性的推理方法。教师通过类比,让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和编码,从而加深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有效节省学习时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目的地运用类比原理,把具有相类似操作部分进行比较,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学习。

如讲解视频加工软件的视频轨道操作时,引导学生与学过的声音加工软件的音轨相关操作进行类比,Cool Edit Pro与Adobe Premier的比较如表1所示。学生通过比较、鉴别,找出相同点,为学习动画信息加工的相关知识、技能产生积极的正向迁移作用。教师运用类比原理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运用共同要素说理论。共同要素说认为,学习知识之所以产生迁移,是因为练习课题与迁移课题之间有共同要素,学习情境到另一种情境的迁移,只是由于这两个学习情境存在相同成分;当两个心理机能之间有相同要素时,一种心理机能引起另一种机能的改进,即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产生迁移。

在教学实践中,对所教授的知识、技能进行归类总结分析,找出具有的相同要素,有效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共同要素说理论。如在讲解动画制作时,关于图层的作用及基本操作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Photoshop软件中有关图层的作用及操作方法,迁移到Flash动画设计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使新知识和技能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技能水平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的实质联系,使教学过程同学生思维过程有机联系起来,使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正迁移,从而获得有效课堂的教学效果。

设计分层任务,实现因材施教

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如信息素养水平、心理特征、学习风格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他们的学习需求来设计分层的学习任务。一般来说,设计的任务可以分为基本任务、巩固任务、拓展任务三种类型。如在教学“数字化图像加工”一课时,设计如下三个层次的任务。

1)基本任务。基本任务是包含基本知识、技能目标而设计的任务。把教学内容融于每个任务中,由相对独立的小任务组成;每个小任务包含容量适度的知识点,小任务之间呈现出知识的顺序性、逻辑性、梯度性,这些小任务包含的学习目标综合起来就是总的基本教学目标。

任务一:打开两个文件(jpg格式),一个是背景图像进行处理加工,保存文件名为“合成.psd”;另一个是参观图像,并将参观图像中需要的部分截取出来。

任务二:对截取部分图像进行羽化处理,复制到合成图像上。

任务三:对截取部分图像进行加工,即缩放、旋转、透视处理。

2)巩固任务。通过巩固任务的形式,强化信息技术知识体系的结构性和完整性,利用己学的知识技能进行迁移。任务要求:设计广州亚运会宣传海报,要求利用教师提供的素材图像进行设计,制作一个完整作品,作为课堂作业提交。

3)拓展任务。拓展任务主要是针对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设计的,有一定的难度和开放性,让他们在课堂剩余学习时间内操作,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拓展和提升。基础较弱的学生也可以课后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任务要求:尝试使用其他工具截取图像,并对宣传海报作品进行加工处理,如浮雕、模糊、锐化、水印等。教师只给出一些要求,具体内容由学生自己去设计,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的空间。

将任务分为三个层次,既能控制本节课的整体教学进度,又可达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目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自主活动留有余地,在时间上有弹性,利于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有效組织、管理课堂秩序 课堂管理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调整与引导,目的是建立一个合作的、积极的、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氛围。有效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秩序能否顺利进行的保障,是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前提。纪律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教学各个环节协调有序、有机结合。教学秩序调控得是否合理、有序,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管理、组织课堂时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规范课堂常规操作 固定学生位置,即组织学生对号入座,保证上机秩序,便于管理环境卫生及硬件情况;课前电子点名,让学生集中精力知道要正式上课了;熟练掌握从FTP服务器或教学网站上下载学习素材,或作品提交的基本操作。

强化课堂纪律管理 学生在课堂上一般会存在几种不良行为,如上网、打游戏、操作与本节课无关的内容。处理办法:首先是运用先行控制策略,以预防问题行为为主,及时处理学生不良的课堂行为,让学生明确该行为影响自己及他人学习知识。

简单实用,便于评价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通过评价,了解“教”和“学”两方面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育评价存在两种操作模式:一种是“指标—量化”模式,一种是“观察一理解”模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两种模式相互融合使用,既关注评价结果,又关注教学过程。

1)了解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在课堂巡回辅导时进行操作,评价如表2所示。

2)点评学生的作品。由学生自评或他评,填写基本知识、技能学习情况,如表3所示。

3)学习反思情况。根据学生填写反馈情况,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思情况如表4所示。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遵循信息技术课堂特有的教学规律,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课堂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价值。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