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校共青团工作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高校共青团工作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1-09 18:30:07 点击: 推荐访问: 共青团工作 共青团工作制度(公司) 共青团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摘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他们的民族精神状况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然而,种种原因导致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呈现出淡化或弱化的趋势。高校共青团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积极探索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共青团; 大学生; 民族精神; 培育

中图分类号: D29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8)01-0057-03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高等学校作为传承文明和创新先进文化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培育一大批具有昂扬民族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使命。高校共青团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淡化的现状及成因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的民族精神状况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然而,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却呈现出淡化或者弱化的倾向,这是一个毋庸争辩的事实。这些倾向主要表现为爱国意识、爱国情感淡漠,缺乏忧患意识,缺乏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意识,缺乏自立、自主、自强、艰苦奋斗、励志报国的进取精神,缺乏竞争协作、开拓创新的团队精神,缺乏对民族文化、民族传统的认同,对民族精神的认知和领悟肤浅乃至存在偏差,部分大学生还存在民族虚无主义思想倾向。

造成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淡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传统文化的缺失和西方文化的震荡与冲击,是导致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淡化或弱化的重要客观原因。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文化生命和文化根基,离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和滋养,部分大学生变得浮躁、无根,造成精神上的无家可归,作为大学生精神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精神随之荒漠化。大学期间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成熟的关键时期,一些学生对西方文化中的功利化和世俗化的东西不能正确的判断认识,导致其价值观、道德观扭曲,民族精神失落,民族意识淡化,加上对西方资产阶级鼓吹的民主和自由缺乏正确认识,从而引发民族信任危机和民族虚无主义。第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民族价值判断标准扭曲,特别是贪污、腐败、权钱交易、形式主义、贫富悬殊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形象,使得部分大学生民族认同感弱化。第三,民族精神培育机制有缺陷。当前高校在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如目标要求不明确,内容贫乏陈旧,时代性不强,措施不力或单一等,从而导致培育效果欠佳。第四,缺乏对网络的有力监管。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信息宝库,同时又是信息垃圾场,网络在迅速普及和迅猛发展的同时却缺乏有力的监管举措,使得大学生受网络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和低俗的精神毒素的腐蚀,直接导致校园文化、人文精神的衰落,给民族精神的培

育带来极大的影响。

二、高校共青团对于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共青团组织在人才培养,特别是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共青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共青团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高校共青团作为高校党组织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作为高校党组织联系青年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各级团组织坚持“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战斗堡垒作用和青年团员的助手和预备军作用,结合共青团的组织保证和活动保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过程中有诸多优势。首先是具有人才优势,高校共青团组织是由大学生中优秀分子组成的青年群众组织,青年团员比例较大,文化层次、综合素质较高;其次是具有组织优势,高校共青团具有从校、院、系到班级的系统组织结构,能够做好组织保障;另外,高校团组织拥有专兼职相结合的年轻化团干队伍,能作为骨干层在学生中起到带动、导向、影响作用。事实证明,高校共青团始终坚持服务和育人相结合,坚持以高昂的民族精神召唤青年、团结青年、凝聚青年,在实践中引导和培养青年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志,将满腔热情和全部精力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

三、高校共青团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共青团要结合自身优势,从广大青年学生的实际出发,着力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

1.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充分发挥团课、团组织生活的主渠道作用

共青团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己任,将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新的动力。共青团组织是青年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团课、团组织生活是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各学院团总支、各团支部要利用好团课、团组织生活,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要结合十七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要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在团课、团组织生活中突出民族精神培育。

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引导大学生清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

共青团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过程中,要让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让学生明白中华民族五千年血泪斗争史,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了解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诸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先公后私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创业精神和仁爱精神;“荀日新日日新”的创新精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等。同时,共青团要引导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尊严,明白我国为什么只有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凝聚力。

共青团要教育青年,随着中华民族的不断向前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98抗洪清神,抗击非典精神等。要引导教育学生认清中国历史和现实,让民族精神的培育不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在民族精神培育中体现出时代内涵。

3.引导大学生充分汲取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邓小平曾经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要大胆地吸引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引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应注重引导学生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学习和吸取世界其他民族之长,充分吸取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民族精神。要提高大学生的辨别力、免疫力,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决抵制腐朽没落的文化思想,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和恢弘气魄,将思想的触角伸向整个开放的世界,充分吸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4.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统揽工作全局,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开展的一项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其核心是培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1)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将民族精神培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文化如雨,润物无声。校园文化作为高校育人的“软实力”,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因此,必须坚持以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来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共青团要以重大节庆日和重大活动为契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帮助青年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各分团委、各团支部要结合时代特征,开展以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通过学术科技活动月,特别是通过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科学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弘扬民族文化、倡导高雅艺术为目的,组织开展好青年文化节、艺术节活动;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增强社团吸引力,注重提高社团活动品位,培育品牌社团,将社团活动的活泼性与民族精神培育结合起来,引导青年大学生加入学生社团,发展爱好、锻炼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将民族精神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

(2)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活动,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著名学者黄建钢博士把社会实践看作学生的学习方法,读无字之书,读变化之书。深入开展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社区共建”、“校地共建”等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共青林”建设活动、勤工助学活动、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大学生走进社会、了解国情、民情,了解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深化他们对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的正确认识。透过真切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将自我成长同祖国需要、人民需求有机结合,明白自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光荣使命,进而增强社会责任感。

(3)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增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自主性德育工作的实质是要造就具有自主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人。要通过教育引导,让民族精神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外化为学生的言行。学校的广播、报纸、书刊、电视、网络、电台、宣传长廊等宣传载体是大力宣传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为青年营造培育浓烈的民族精神氛围,弘扬主旋律,以此来感染和熏陶广大青年大学生。宣传中注重树典型、树标兵,让典型身上散发出的民族精神的光辉和魅力感染青年学生。充分利用校史、博物馆、纪念馆、专题展览,唤起大学生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使命感,增强学习自觉性和自主性,不断提高应对挑战的竞争力,主动担负起振兴民族的历史使命,培育高昂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中国教育报,2007-10-16(3).

[2]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01).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龚学增主编.民族精神教育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孙文婧]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