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广播新闻节目的特点7篇

广播新闻节目的特点7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04-30 19:00:07 点击: 推荐访问: 广播 广播新闻节目的特点 广播电台

篇一:广播新闻节目的特点

  

  广播新闻特色

  广播新闻特色

  摘要: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

  广播对于电视来讲,具有发布信息迅速、传播途径快捷等优势。

  新形势下,广播新闻的特色更为突出,本文从三个方面浅谈。

  关键词:广播;新闻;色彩;包装;美感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广播――这一以声音为载体的大众传播而面临着如何发挥优势和特色,事实适度转型的问题。

  这其中广播新闻的特色显得尤其重要,特色是否鲜明在广播新闻的宣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人为新时期、新特色是广播新闻宣传的决定性因素。

  一、新闻直播

  广播新闻节目的改革,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尽力简化新闻播出的中间环节,直播是当前广播新闻节目改革的突破口,是大势所趋。

  1、直播的必要性。

  因为录音是为了声音的长久保存,更是为了

  安全,杜绝错播、误播,而我们的新闻节目则是要迅速、及时、刻不容缓地传递信息,否则新闻的价值将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削减,为了使广播特点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广播新闻的时效性,我们应当提倡波音员或主持人在播音间里直播,还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听众从现场报道、实况转播中获得全价的信息和新闻。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觉得新闻节目(除了重播需录音外)实行直播是必要的。

  2、直播后和直播前新闻节目的变化。

  直播使新闻的时效性增强了。

  由于直播截稿时间灵活,并相对延伸,可以上一些急稿,直播这段时间正是外出采访的记者结束家采访活动、抢写新闻一刻值千金的时间,所以电台的新闻直播后,以往录音播出上不去的大量的当日新闻及时播出。

  3、直播提高了队伍素质,增强了协作精神。

  直播锻炼了采、编人员。

  记者抢写新闻的同时,注重对事物的核对,减少编稿对事实的环节,一次成稿。

  新闻直播要求记者多采写当日新闻,这样记者就得对新闻事件迅速做出反应,发挥广播记者应有的特长。

  编辑人员则必须十分重视节目整体的框架结构,熟练于节目内容的灵活更换和必要的串动,直播要求新闻稿件编辑更精细,节目编排更严谨。

  二、广播新闻的包装

  广播新闻要提高宣传效益,就要讲求宣传艺术,这可以套用现今时髦的一个词:包装。

  从新闻发生到受众接受的传播路途中,新闻信号在流动过程中,最重要的中间站就是传媒――这一接收和发送双重角色合一的公共机构。

  由于受众对新闻信号已从单一的被动感动日渐成长为主动的选择性感动,因此,传媒也从原始阶段的单项传播者成为被要求、被选择的信息

  邮递者。三、广播新闻的色彩

  色彩装点大千世界,使之生机盎然,多姿多彩;色彩美化人类生活,使之生机勃勃,五彩缤纷;色彩之于广播新闻,也能使其生动形象,斑斓如画。

  人们爱美、审美,往往体现在对色彩的’感受。

  正如马克思所说:色彩的感受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色彩对于新闻,特别是对于一听即逝的广播新闻,只要运用得当则可以大大增强其宣传效果。

  (一)色彩增强现场感。

  我们提倡写现场新闻,也就是抓

  活鱼。所谓现场新闻,实际上就是通过事件发生地的环境及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形色、声情、感动等,让读者和听众如临其境,从而充分体现新闻的生动性和真实性,给读者、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如《农村新貌

  春访太平村》,(中央台1994年4月26日播发)记者开篇写道:

  仲春时节,记者来到湖南省西北部的临

  县太平村。一进村,耳边是清脆、悦耳的鸟叫声,眼前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和红艳艳的桃花。公路两旁,一边是一栋栋红瓦白墙的别墅式村民住宅楼,绵延几里路;另一边是一片片的高大宏伟的厂房。

  在这一段文字中,记者把自己带彩的视觉形象直述给听众,从而在听众的视觉形象中留下了一幅绚丽的农村新貌的新画图。

  可听,可信。

  (二)色彩增强形象感。

  一般来说,色彩是形象的外表和特征,像红色的苹果,绿色的西瓜,紫色的葡萄,黄色的橙子等等。

  所以,在新闻采访中,只要善于运用充分体现事物外表和特征的色彩,就能使其形象化,并能在听众的记忆中留下形象的印象。

  像《多种经营富农家》(中央台1994年5月11日播发)一稿,记者写道:

  松花江地区的黄红绿白黑五色工程概括了多种经营的特色。黄的是黄牛,红的是果树,绿的是稻田养鱼,白的是棚室蔬菜,黑的是种植黑木耳。

  这段话因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听众听后,不仅记得住,而且余味足。

  (三)色彩加强美感和情感。

  色彩有虚实之分,实的是由红黄绿青蓝紫等几种主要颜色所组成的自然色彩,虚的则是从自然色彩中衍生出来的象征意义。

  系列报道《文明的脚步》对全国文明的张家港有这样一段描述:

  当我们的采访车穿行在这片由长江泥沙堆积而成的沙洲上时,不禁被眼前的情景深深迷住:70米宽的大马路坦坦荡荡、鳞次栉比的高楼直冲蓝天,随处可见美人蕉亭亭玉立,随处可见紫荆花风中招摇,就连稻田的田埂上,月季花也开得红红火火。

  这里有蓝色、紫色、绿色、红色,交织成一幅多彩的画图,给人以美的感受,而听众正是在这美的感受中,加深了对张家港文明的印象。

  我红连看到广播传媒优势突出的同时,也应该静下心来揣摩一下广播新闻宣传的内在因素。

  优势明显,特色不鲜明,同样没有生命力。

  特色是否鲜明主要取决于新闻工作者对广播新闻的认识、把握和理解,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长期系统沉淀的过程,只有平时在点滴之中加深对广播新闻的积累,准确把握广播新闻实质,才能做好广播传媒与个人业务能力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广播新闻的特色之花常开,特色之路越走越宽。

篇二:广播新闻节目的特点

  

  简述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是作为新闻传播工具而出现的,由专业记者和节目主持人进行访谈,运用图形、语音和视觉等手段,使观众可以收听到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有很多特点。

  首先,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具有广泛性,可以对不同领域的事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报道,反映动态和形势。例如,如果有一次重大的正面或负面事件,新闻事件可以从该事件的原始报道到更深入的访谈,为重大事件记录详细的历史和形势。

  其次,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有准确性。在进行采访时,记者要求主题人物对重要事实提供正确的信息和准确的答案,同时参与记者的追问,使受访者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此外,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有吸引性。在播出前,节目编辑要精心创作,将新闻内容融入故事式报道,利用合适的音乐,插图,视频和动画形式来增强视听效果,以确保观众的兴趣,以便更好地传播新闻。

  最后,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有实用性。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快速的传播新闻,比书面新闻报道更容易易懂,因为视觉上的报道,使受众更容易理解,把握新闻内容。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具有广泛性、准确性、吸引性和实用性等特点,是当今新闻传播最有效率的报道方式之一。新闻报道的迅速可以紧跟时事,正确传达信息,及时发布突发新闻,使各种事件得以全面准确了解,从而加强全社会关注新闻事件。

篇三:广播新闻节目的特点

  

  广播新闻节目编排特点分析

  ——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为例

  作者:易贵明

  指导教师:胡凯

  讲师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系,海口,571127)

  摘

  要:如今,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广播媒体受到了来自其他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严重冲击。广播媒体要实现更好地发展,改革已变得刻不容缓。2009年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进行了全面改版.“中国之声”新闻节目的编排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中国之声”这次改版后新闻节目的编排特点对于急需改变自身的广播媒体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国之声;节目编排特点;内容层面;形式层面

  AnanalysisofCharacteristicsofRadioNewsProgramming—WiththeCentralPeople"sRadio"VoiceofChina"asanExample

  Authors:YiGuiming

  Instructor:LecturerHuKai(HainanNormalUniversity,CollegeofLiberalArts,JournalismandCommunicationUniversity,Haikou,571127)

  Abstract:Nowadays,withthemoreandmoreintensecompetitionamongthemedia.Thebroadcastmediahasbeenseverelyaffectedbyothermedia,especiallytelevisionmediaandtheonlinemedia.Inordertoachieveabetterdevelopment,areformforbroadcastmediahasbecomeimperative.0nJanuary1,2009,CentralPeople"sRadio"VoiceofChina"conductedacomprehensiverevision.Thewayofpresentationofnewsof"VoiceofChina"haschangedgreatly,whichbringalotofnewfeatures.Thesenewfeaturesof“VoiceofChina”aftertherevisionhaveimportantreferencevalueforthebroadcastmediawhichhasanurgentneedtochangethemselves.Keywords:VoiceofChina;programmingfeatures;content;theformoflevel

  广播这一大众传播媒介在我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随着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出现,广播的影响力受到了严重影响,广播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如何对广播节目进行改革,让广播节目更加适应受众的需求,成为备受广播界关注的话题。广播的改革涉及多方面内容,其中,节目编排方式的改革是很多广播媒体十分重视的一-1-

  项内容。2009年1月1日,作为中国广播界的龙头老大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进行了全面改版。改版后“中国之声”的新闻节目编排,无论在内容的层面,还是在形式的层面,都体现出了当今广播新闻节目编排许多新的特点。从这两个层面对中国之声新闻节目的编排特点进行分析,对于急待改革的中国广播尤其是新闻综合广播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中国之声”内容层面的新闻节目编排特点分析

  浙江大学副教授吴飞在其著作《新闻编辑学》中对新闻节目编排的定义是:“新闻节目编排是指新闻节目播出前的一系列具体编排工作。主要包括筛选新闻稿件和确定节目的内容布局,组合与排列顺序,编写节目提要、结束语、串联词,选配恰当的音响材料,计算稿件字数与节目时间等”。笔者认为,新闻节目编排可以分为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其中,内容层面的编排以提升新闻节目内在品质为目的,形式层面的编排以提升新闻节目的外在形象为目的,是在内容编排完成之后对新闻节目的一种包装。其中,从内容层面上分析,“中国之声”的新闻节目在编排过程中,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新闻节目编排注重信息的丰富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广播新闻媒体在新闻节目的编排上一定要注重信息的丰富性。改版后“中国之声”新闻节目的编排,处处体现着其注重新闻信息丰富性这一特点。

  1.新闻节目的信息容量大大提升

  对于一个广播频道来说,总的节目时长是一定的,要增大新闻信息的容量,必须要在增加新闻节目的数量下功夫。在改版之前,“中国之声”作为国家电台的新闻主频率,新闻舆论类的节目比重只占到了40%左右。在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其新闻节目主要由《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第一报道》、《全国新闻联播》、《新闻观潮》等品牌栏目与每天十几档、十分钟一档的整点新闻和五分钟一档的半点新闻组成,其他时间都是对象性专题节目。节假日与双休日,新闻节目比重更小,基本以文艺节目为主。改版前的“中国之声”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综合频率”。改版后的“中国之声”新闻节目的比重大大提升,从原来的40%左右提升到了75%以上。每周七天,每天从六点三十分到晚上的八点半全部为新闻节目,除了保留《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新闻纵横》、《新闻观潮》等名牌栏目,还推出了《全球华语广播网》、《直播中国》、《央广新闻》等一批新的新闻栏目。其中《央广新闻》全天滚动播出十个小时,每半小时一档,全天20档。笔者粗略统计一下,一档30分钟的《央广新闻》,大概能播出的-2-

  新闻条数在15条左右,一天20档,“中国之声”每天仅在《央广新闻》播出的新闻就多达300条。新闻节目的比重提升大大增加了“中国之声”新闻信息容量,虽然现在的“中国之声”还不能称作完全意义上的纯新闻台,但是新闻已经成为“中国之声”真正的主体,“中国之声”的新闻节目首先从量上保证了新闻信息的丰富性。

  2.新闻信息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改版后的中国之声,新闻信息的形式正朝着“立体化”的方向发展,“中国之声”不但力求在数量上注重新闻信息的丰富性,在形式也十分注重上新闻信息的丰富性。

  从地域上看,“中国之声”既有地方新闻,也有全国新闻、国际新闻。改版后的“中国之声”加大了国际新闻的报道比重,比如油价涨落、国际金融危机、美国总统大选等都曾占据了“中国之声”大量的报道篇幅①。

  从新闻体裁来看,既有消息类新闻,也有新闻解读和评论。改版后的“中国之声”一个重要的亮点就是新闻解读和新闻评论数量的增加。“中国之声”在09年年初特别聘请了首批18位时事观察员,包括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主讲专家巴曙松研究员、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教授等。每当有重大新闻发生,“中国之声”都会在第一时间与专家连线进行解读,“中国之声”的《新闻观潮》节目还是一档专门的新闻解读类节目,每期节目都会对当日发生的热点新闻请专家进行评论、解读。

  从播报形式来看,既有口播新闻,也有录音报道新闻,还有连线报道。口播新闻、录音报道,连线报道是中国之声的三种新闻样式。对于短消息类新闻,一般采取主持人口播,对于长新闻,一般采取录音报道的形式,对于时效性很强或者重点新闻,一般采取的是连线报道的形式。这样听众听到的是不停变换着的声音,播报形式的多样化能够有效地刺激听众的听觉,激起听众的持续收听兴趣。

  (二)新闻节目编排注重信息的时效性

  超强的时效性是广播媒体的优势所在,也是广播媒体追求的目标。“中国之声”在新闻节目的编排过程中,也体现出了注重新闻信息高时效性的特点。

  1.提升直播节目的比重,增强新闻时效性

  改版之前的“中国之声”以录播节目为主。首先,占节目时长60%的文艺类节目和综合类节目一般都是以录播为主。其次,在改版之前,“中国之声”的新闻节目很多都是采取录播的形式。录播节目虽然在节目的播出控制方面相比较直播节目有一定优势,①梁铭之,帅才:《出心入心做新闻——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频率改版》,《新闻与写作》,2009年3期,第18页。

  -3-

  但是在时效性方面就逊色很多。而对新闻灵敏快捷的反应是广播在与其他媒体竞争中的最大优势,录播节目过多显然不能充分发挥广播快捷迅速的特点。

  改版之后的“中国之声”直播节目的比重大大提高,几乎所有的新闻节目都是以直播的形式出现。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中国之声”新闻的时效性。一些重要的新闻,记者可以在第一时间连线直播间,将新闻信息以最快的方式传播给广大听众。2月9日晚21时左右,央视新大楼发生火灾,火灾发生后的十几分钟,“中国之声”的多位记者就赶到了现场,从不同的位置发回了现场报道。在此后播出的《今晚听吧》和《神州夜航》节目当中,“中国之声”还打破了节目常规,随时在节目中插播记者发回的现场报道。听众只要锁定“中国之声”,就能了解到火灾的详细情况。

  2.“贯通”式的节目设置,增强新闻的时效性

  广播媒体的节目制作流程相对简单,而且广播新闻记者可以独立完成新闻的采访,一个电话与直播室相连,甚至可以将采访与报道同时进行,所以广播新闻的时效性在所有媒体当中是最强的。但是在实践中,即使是几家媒体的记者同时参加采访,新闻抢先被网络媒体甚至是电视媒体抢先报道的事情也十分常见。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广播媒体固定的节目时间设置模式的限制。比如一位广播媒体记者与一位网络媒体记者同时完成一个新闻事件的采访,网络媒体的记者可以马上写稿传给编辑,编辑审完稿后就可以马上发到网上。但如果在采访完的时间点上广播媒体正在播其他节目,那么广播媒体的记者就无法在第一时间通过连线将新闻报道出去。

  改版后的“中国之声”在白天的节目时段,采用了“贯通式”的节目设置。即从早上的六点半,到晚上八点半的这十四个小时,全部为新闻节目时段,中间没有穿插任何非新闻类节目。这种“贯通”式的节目设置使得新闻可以随进随出。记者发回的报道可以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广播传播出去,遇到突发新闻记者还可以随时通过电话与主持人连线进行现场连线报道,大大增强了广播新闻的时效性。

  (三)新闻节目编排注重新闻信息的高品质

  大容量、高时效的新闻信息,如果没有品质作为保证,还是不能受到听众的欢迎。因此,中国之声在编排新闻节目时,在追求丰富、快速的同时,更加注重新闻信息的高品质。

  1.严格筛选稿件,从源头上保证新闻质量

  “中国之声”改版后,新闻节目的比重从原来的40%提高到75%以上,每天通过“中国之声”播出的新闻在数量上骤然上升。如何在编排上保证“中国之声”的新闻在数量-4-

  增加的同时不降低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改版后新增的《央广新闻》,一天20档,每档半个小时,如果不在新闻稿件的筛选上进行严格把关,新闻的质量很难得到保障。为此,“中国之声”制定了严格的新闻稿件把关标准。比如“中国之声”编辑部制定的《滚动新闻新标准》中规定:“每组滚动新闻头条必须是最抢眼、最抓人、最重要的,力求每次都给听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国家新发布的政策性消息,必须将通知、文件、会议等加以消化,作为由头或信息源,尽量从百姓生活、生存角度去把握,杜绝空谈原则和意义;统计数字要有比较,必须揭示趋势性或说明问题,有分析解读;一般情况下,节庆新闻、总结式静态报道,做秀新闻、政绩工程等不予选用”。①严格的把关标准,使得一些低端的新闻被“中国之声”的编辑一条条拦截下来。

  2.精编提要,重视提要的作用

  报纸新闻有导语,广播新闻有提要。在广播新闻节目中,提要是指出现在节目开始部分用于提示随后播出的新闻主要内容的部分,提要虽然不是广播新闻节目的主体,却在广播新闻节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听众可以根据提要了解新闻的大概内容,使得他们虽然没有收听整个节目,但是能够对新闻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其次,提要能够为听众决定自己对后面板块及栏目的选择收听和注意力的分配提供向导。据调查,收听提要的听众数量比收听节目的听众数量还要多。②所以,提要的作用不可小视。

  改版后的“中国之声”的新闻节目一般都设置了新闻提要。以《央广新闻》为例,每一档的《央广新闻》都对接下来半小时的主要内容和“中国之声”全天重点关注的内容作了提要。对央广新闻自身内容的提要一般是在4至6条,对“中国之声”全天重点关注的内容的提要一般是2至3条,此外还有一条本时段的气象信息的内容提要。如4月1日八点到八点半档的《央广新闻》的提要是这样的:

  接下来半小时您将听到:

  胡锦涛离京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

  英国开始从伊拉克全面撤军;

  封闭半年多,北川县城再度解禁,记者现场报道解禁后的第一天;

  外交部就中印和网络间谍问题回答中外记者问;

  气象信息本时段为您带来今天全国天气趋势;

  “中国之声”今天还将重点关注:

  ①梁铭之,帅才:《出心入心做新闻——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频率改版》,《新闻与写作》,2009年3期,第16页。

  ②陈红梅:《试论广播新闻节目的“版面效应”》,《当代传播》1999年3期,第50页。

  -5-

  评奖为假,敛财是真,五花八门的评奖活动何时规范有序?

  世界经济危机持续蔓延,金融峰会能否承载全球期待,记者直击,专家解析。

  这段提要共提供了7条信息,其中四条为《央广新闻》的提要,一条为气象信息提要,两条为“中国之声”全天重点关注的新闻提要,字数为163个,持续时间为40秒,多采用主动句式,显得十分精炼简洁,但是听众能够从中了解新闻的大致内容,而且能够从提要中了解到最近的新闻焦点,那就是金融峰会,因为在这一段的提要当中,金融峰会不但出现在了《央广新闻》的提要当中,还出现在了“中国之声”重点关注的新闻提要当中。另外,“中国之声”全天重点关注的内容提要显得文采飞扬,还采用了疑问句式,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综合以上因素,“中国之声”的提要不但精炼生动,而且兼具形式美与神韵美。

  二、“中国之声”形式层面的新闻节目编排特点分析

  新闻节目的内容确定以后,并不意味着节目编排工作的完成,如何将一条条新闻信息组成一档新闻节目;如何将一档档的新闻节目组合排列,以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如何对新闻与新闻之间、节目与节目进行适当的串联,都是新闻节目编排的内容,是新闻节目“形式”层面的编排,或者说是对新闻节目的一种“形象包装”。“中国之声”的新闻节目在“形象包装”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新闻节目编排注重音乐元素的巧妙运用

  很多人认为音乐只能运用在文艺节目当中,其实不然,新闻节目如果能够恰当运用音乐元素,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中国之声”在改版后的节目当中就很好地运用了音乐元素。在“中国之声”的节目当中,音乐一般出现在三种地方,一种是用于栏目的片头当中,一种是用在提要或新闻提示背景当中,第三种是用于板块与板块之间或者新闻与新闻之间的间隔部分。

  1.片头音乐的运用

  片头是听众了解栏目的窗口,是栏目包装的重要组成部分。片头音乐的运用让片头更加好听,也更容易被人们所记住。比如听众一听到“中国之声”里传出《歌唱祖国》的音乐,就知道《全国新闻联播》节目将要开始了。一听到改编自《梅花三弄》的编钟音乐,就知道要播放“中国之声”的频道片花了。可以说,片头音乐是广播新闻节目形象标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2.背景音乐的运用

  改版后的“中国之声”在其新闻提要或新闻提示部分都铺垫了风格清新、节奏明快-6-

  的背景音乐。如果不用背景音乐,提要听起来必然就会有些枯燥,而铺垫上背景音乐之后,提要也变得好听起来。背景音乐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为提要和后面内容的提供过渡。一般在提要结束以后,背景音乐不会马上结束,而是会再持续几秒的时间,不过音乐的音量会越来越小,直至消失。这样就在提要和后面的内容之间提供了一个过渡带,不会显得过于紧凑。

  3.间隔音乐的运用

  “中国之声”节目的板块化设计为节目有清晰的层次提供了基础,但是板块与板块之间如果没有任何过渡,节目的层次感还是出不来。间隔音乐的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问题。“中国之声”的节目当中,在板块与板块之间,甚至在新闻与新闻之间,很多地方都运用了间隔音乐。间隔音乐的使用不但使“中国之声”的节目层次清晰,而且还使节目的节奏感大为增强。间隔音乐为“中国之声”的节目在节目的形象包装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新闻节目编排注重串联技巧的运用

  串联是指将节目内容以合适的方式连接起来,以使各部分内容形成统一的整体一种编排技巧。在节目编排中,如何串联好各部分的内容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将各部分内容串联好,节目才会给听众以较强的整体感。改版后的“中国之声”

  在节目中运用多种手段对节目进行串联,使得其节目给人以浑然天成的感觉。

  1.运用语言进行串联

  主持人的语言是“中国之声”对节目内容进行串联的重要手段。如在《央广新闻》中,主持人在提要部分会用“接下半小时您将听到”的串联词引出当档《央广新闻》的提要部分,用“‘中国之声’今天还将重点关注”引出“中国之声”全天重点关注的新闻内容提要。这两句串联词有效地将两个部分的提要串联起来。在播完提要部分后,会有一小段的广告,广告完之后,主持人不是直接播新闻,而是先向听众播报自己的名字,比如4月1号八点档的《央广新闻》是由付责和常月两位主持人主持的,他们在播报新闻之前会说“各位听众,我是付责”“我是常月,现在在为您报告新闻”,然后才会进行新闻播报。这样就会显得广告与新闻之间的过渡十分自然。在“中国之声”的新闻节目当中,“一段广告之后,我们将会进入到的是xxxx(板块名称)“稍后您将听到”、“30秒的广告之后,马上回到节目当中”等等都是主持人经常用到的一些串联词。这些串联词看似简单,却有效地将各部分的节目内容很自然地串联起来。

  2.运用片花进行串联

  片花是“中国之声”对节目进行串联的另一重要工具。片花是指用来对频道、节目-7-

  进行介绍推广的一种小宣传片。改版后的“中国之声”制作了大量的片花,这些片花除了作为宣传之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对节目进行串联。比如在每期的《央广新闻》开始之前,先会播两个片花,一个是“中国之声”的频道片花,这个片花在“中国之声”的整点报时之后都会出现,相当于“中国之声”的呼号,是必须要播的。但是如果播完这个片花之后直接播《央广新闻》,就会显得有些突兀。而“中国之声”的做法是,在这个片花与央广新闻的提要之间插播一个《央广新闻》本身的片花,这样一来,就显得过渡十分自然了。在“中国之声”其他的新闻节目中,很多地方也都运用了这种串联的手法。

  运用片花除了能起到串联的作用,还能够对加深听众对片花中所介绍的栏目的印象,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新闻节目编排注重板块化技巧的运用

  板块化编排就是把节目内容按其性质、范围等因素进行归类,划成一个个小栏目,使之形成相对独立的板块。这种编排方式有很多优势,比如相对固定的时间和内容有助于受众的选择收听;经过归类整理的新闻给人以层次清楚、整体感强的感觉。①改版后的“中国之声”无论是在整体节目的编排上还是在个体节目的编排上都体现出了板块化编排的特点。

  1.在整体节目的编排上运用板块化技巧

  在整体节目的编排上,“中国之声”根据早中晚的三个收听波峰设置了三个新闻板块,早间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和《新闻纵横》构成了一个早间新闻板块,午间的《全球华语广播网》构成了午间新闻板块,晚间的《全国新闻联播》和《直播中国》《新闻观潮》构成了晚间新闻板块。同时,全天20档的《央广新闻》采取滚动播出的形式,构成一个个小的新闻板块。

  2.在个体节目的编排上运用板块化技巧

  改版后的“中国之声”不但在全天的节目设置上运用了板块化模式,还将板块化编排的模式运用到了具体的节目当中。现在,“中国之声”的新闻节目大部分都是以板块化的形式出现在听众的面前。比如在《直播中国》节目就分为了“新闻导听”、“热点直击”、“天南地北”、“特写中国”、“各地简讯”等多个小板块。每个板板块侧重点都不一样。即使是“中国之声”的常态新闻播报节目《央广新闻》,也是按板块化模式设计,每一档的《央广新闻》部分分为四个小板块,分别是导听板块、资讯播报板块、重点关注板块、气象信息播报板块、连线报道板块。资讯播报板块又分为综合资讯播报

  ①陈红梅,试论广播新闻节目的“版面效应”[J].当代传播,1999,(3):50.

  -8-

  和财经资讯播报或文体资讯播报。在各板块之间插播十几秒到一分钟不等的广告,这样就使得《央广新闻》等节目的整体感十分强,层次也很清楚。在板块与板块之间插播广告,不会给听众以突兀之感。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广播的影响力正在受着严重的冲击。但这并不代表广播媒体已经没有发展前途,“中国之声”的改版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如果所有广播媒体都能像“中国之声”那样,积极寻求改革之路,在节目编排的创新等方面多下功夫,广播媒体实现更好发展的目标是指日可待的。

  参考文献:

  [1]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42-50.[2]张艳,赵静.广播新闻节目的编排技巧[J].新闻传播,2004,(7):61.[3]王利民.广播新闻节目的编排与创新[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96-98.[4]钟军.广播新闻节目的编排[J].记者摇篮,2008,(12):81.[5]吴飞.新闻编辑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418-428.

  -9-1):

篇四:广播新闻节目的特点

  

  广播新闻有以下特点:

  (1)传播速度快。电台利用电波传递声音,每秒钟行程30万公里,迅速无比。

  (2)传播范围广。广播可以翻山越岭,渡江涉河,所能披盖无所不及。

  (3)听觉优先。广播关键的能量通道是作用于人类的听觉。

  (4)简短性。很多新闻报道在广播中仅占30到45秒,3分钟的单条新闻广播已经是长报道了。

  更多信息请查看文秘知识

篇五:广播新闻节目的特点

  

  广播电台新闻播音主持特点及训练技巧

  1广播新闻播音主持的特点

  1)稿件特点。广播新闻播音主持节目所播报的内容特点鲜明,一般都是当前的新闻热点事件,互联网热议的话题,或者是涉及民生的法律和法规等。在对这些信息内容进行播报过程中,广播电台新闻播音主持人要注意播报过程中对播报节奏、气息、力度的合理转换。例如,在一些整点新闻播报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很多条实时新闻,而新闻的内容和主题可能涵盖各个方面,需要运用不同的情感、气氛和节奏来完成整个整点新闻播报栏目。其间,主持人要针对不同的稿件进行快速梳理、预读,按照新闻内容的重要性或者内容的情感承接顺畅性进行提前排序。根据稿件中不同的主题内容,选用不同的播报方式,将新闻播报稿件的及时性、生动性、完整性、新鲜性和准确性呈现出来。

  2)新媒体互动特点。在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节目已经不仅仅是利用热线、短信等传统手段与听众进行互动交流,而是更多地利用微信、微博和App客户端的新媒体形式与听众、网民,还有我们亲切称之为“粉丝”的受众们进行多渠道的互动。而当前广播新闻稿件中有很大一部分话题均是来自互联网,新闻编辑通过互联网采集合编辑新闻节目所需的网络热点话题,以及整理来自众多不同比例的网友评论,融入到新闻节目中。在新闻播音主持的引导下,实时地与“两微一客”的网民、粉丝们进行在线互动交流,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产生出多种难以把握的观点与结论。这就要求广播新闻播音主持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社会见识以及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对网民、粉丝的观点进行必要的选择与拿捏,特别是在有现场嘉宾共同做节目时,更要把握好问题的分寸,避免不必要的过激言论的激辩,防止话题失控。

  3)语言特点。广播电台新闻播音主持节目的语言具有逻辑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特点。播音主持在对一个新闻事实进行报道时既要做到言简意赅,又要力求全面准确,注意遣词用语的逻辑性和严谨性,需要具有一定“咬文嚼字”的精神。然而,我们时而会发现一些新闻播音的主持人在对某些成语的使用上不够严谨,容易引导听众的错误理解和错误使用。例如,现在常常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感同身受”一词,其愿意本来是“心里很感激,就像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但是,很多主持人却错误的将其形容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对广大听众形成一种错误的引导,久而久之,将造成词语的滥用和语义的混淆,对新闻传播工作非常不利。类似的常常被误用的成语还有许多,例如“万人空巷”“差强人意”和“首当其冲”等。

  2广播新闻播音主持的技巧

  1)把握情感技巧。广播新闻播音主持人要通过对生活阅历的感悟和提炼,来丰富自身的情感内涵,树立爱憎分明的原则,把握好情感钥匙是广播电台新闻播音主持人做好播音主持的关键。例如,在广播电台的热点新闻话题的互动栏目中,主持人要善于通过对互动听众关于新闻话题的态度和情感,进行分析和提炼,多运用道德规范和伦理情感,对听众进行循循善诱,以获得听众的情感共鸣,俘获听众的“芳心”。这需要广播新闻播音主持人要强化自身的学习,注重积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生活实践中去感悟真情,通过反复地提炼总结,必要时将这些感悟记录下来,时常加以分析,逐渐形成自己对情感的把握能力,并将其运用到播音主持工作中来。

  2)渲染气氛技巧。广播电台新闻播音主持人需要掌握一定的气氛渲染的技巧,通过不同的发音、语调和播音的力度等来渲染贴合于不同播报内容主题的气氛,对听众形成一定的感染力。例如,一份悼念新闻播报稿,播音主持人在宣读悼词报道稿时,要注意对播报气氛的渲染,通过对播报伴奏音效的选择和播报腔调的精心设计,来形成悲悯、凝重的气氛,如此便能更好地感动和感染听众,让听众心怀悲恸,将悼念和追思的情绪引导出来,并获得播报效果。又例如,遇到一份给广大市民听众带来利好的消息,播音主持人就要运用轻松的语调,来形成轻快的气氛,让听众共同感受好消息、好政策带来的喜悦。当然,以上两个例子之间不能直接跨越,对新闻稿的编排也是需要斟酌。总之,广播新闻播音主持人要学会对不同内容主题的播报稿使用不同的音腔,通过不断练习和积累,挖掘自身潜力,并掌握渲染适合播报主题气氛的技巧。

  3)掌控节奏技巧。广播新闻播音主持人要根据不同的播报稿内容选择不同的播报节奏和表达方式,充满欢欣鼓舞的信息内容需要欢快的播报节奏,而播报一些较为严肃的新闻主题内容时,要注意言语的严谨和语速节奏的均匀控制。这样才能保证新闻播报信息内容传达的有效性。例如,在对于国家和政府部门的大政方针进行播报的时候,必须要保持清晰、严肃、集中而流畅的播报节奏,才能使播报的内容主题字字接入听众之心,起到传播和指导的作用。广播电台新闻播音主持人要多仔细研读播报内容,寻找最为恰当的播报节奏,力求做到播报语言字字饱满、流畅连贯,字字深入人心。

  3粤语播音的特点与技巧

  1)粤语播音特点。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有着丰富的地方语言,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方言”,部分地方广播电台为了贴近群众,会采用方言形式进行播音。其中粤语,俗称“广州话”,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语系,而广东珠三角地区有不少市一级广播电台常常采用粤语播音。粤语音调、音节比较丰富,同汉语的主流北方语系和其他方言相比,粤语有着独自形成的音韵系统。现代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去四声,而粤语方言则有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声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九声;还有高平和高升两个变调。而粤语地区不同地方的粤语难免带有乡音,差别也很大。因此,粤语播音有着一套考核

  标准,即以广州话(白话)为播音标准。播音员需要通过播音主持岗位考核,方能上岗播音。

  2)“双语”广播技巧。随着我国推广普通话进程的不断推进,粤语地区的广播电台在推广普通话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其中“双语”广播就是一个比较有创新的例子。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的外来人口日益增多,普通话广播有着一定的群众基础,基于这样的需求,电台交通广播早间时段推出了“双语”广播新闻节目。“双语”广播是指普通话和粤语双人对播。节目设立是旨在对粤语新闻节目的一次改版,以满足粤语听众与普通话听众的需求。由于粤语播音与普通话播音有着语言上本质的"很大差异,如何让两种语言的对播能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减少听众听觉上的突兀,这是需要反复尝试的。首先,为了减少音调上的差异,节目总监采用了两个同是女生的主持人,另一方面需要对两人的口语在语速、语调、节奏、气息等方面进行相互调教、相互协调。另一方面,编辑在撰写和编排新闻稿的时候,对粤语和普通话文字的表述时,也要做出相应的配合,使得两个主持人在播音的时候能够获得相一致的节奏和话风,剩下的就是语言上的差异了。当然要达到这样协调的效果,是需要相互配合、反复练习,两人之间需要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相互熟悉,发掘拍档之间的共同爱好与观点,逐步找到令人舒适的默契感,这样才能在双人双语的新闻主持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听觉上的协调性和新鲜感,给不同语系的听众带来不一样的听觉感受。通过新媒体互动的效果观察,电台交通广播经过几年时间尝试,获得了不同语系听众的认可,成为佛山电台系列台当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4结论

  总而言之,对于广播电台新闻播音主持的技巧和特点的研究,都是为服务于传递正确而科学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致力于让听众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广播电台新闻播音主持人要不断学习掌握播音主持对情感、气氛和节奏把控的技巧,仔细研读稿件的内容,精心组织播报稿的语言文字,使听众在获取新闻信息内容的同时,感悟思想文化内涵,并收获中国语言魅力的和谐之美。

  参考文献:

  [1]刘丽娟.电视新闻播音二度创作的美学意义研究.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14.

篇六:广播新闻节目的特点篇七:广播新闻节目的特点

  

  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人们播送声音

  广播电视的特点:一、传播迅速,时效性强

  二、生动传真,感染力强

  三、传播画面广,渗透力强

  四、线性传播,难以捕捉。

  广播电视的弱点:1、选择性差

  2、保留性差

  3、反映存在一定的表面性。

  广播电视具有和社会功能:一、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二、思想宣传,引导舆论

  三、传播知识,开阔眼界

  四、提供娱乐,丰富生活

  五、提供服务,方便受众。

  广播电视的声音三要素:语言、音乐、音响。

  音乐存在的三种形式:1、音乐节目2、节目音乐3、实况音乐。

  音响是指除去语言和音乐以外的一切声音。

  音响效果是信息传播者制造出来或转借来的声音。

  实况音响是客观物质声波运动的真实再现,具有现实还有现实还原的特点。

  电视影像(画面)是指电视摄像机在特定时空中所摄取的连续画面。

  电视屏幕上的文字语言有两种:画内文字和屏幕文字

  屏幕文字语言是指根据节目内容需要,在后期制作时叠加在屏幕上的文字。

  屏幕语言文字的表现形式有三种:1、标题式或提要式2、插入式或行进式3、整屏文字阅读式

  电视造型符号包括形体符号、服饰符号、色彩符号、空间符号、图表符号、纪实照片屏幕符号。

  广播电视语言是介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间的一种语言。

  广播电视语言和规范包括:1、语音的规范2、词汇的规范3、语法的规范

  现代汉语标准语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新闻节目是以播发消息为主,旨在迅速及时反映客观实际的重要发展变化,借以满足公众信息需求,引导社会舆论的节目类型。

  新闻节目的目标是传播信息,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实现引导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社会功能。新闻节目的4种节目构成:1、综合性新闻节目2、专题性新闻节目3、整点新闻节目4、特别新闻节目。

  新闻性专题节目是广播电台、电视台在新闻传播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具有特定内容取向、以提供尝试报道为主、按一定周期播出的节目类型。

  新闻性专题节目分类:公众性节目和对象性节目。

  新闻性杂志节目是按杂志的方式组织、编排内容,以传播新闻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社会功能,借以满足受众多方面需求的节目类型。

  新闻性杂志节目的设置方式:独立设置的节目和混合设置的节目。

  广播电视文艺类节目是广播电视节目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广播中播出的以各种文艺表现手法为主体的节目形式。

  广播电视文艺类节目的分类:音乐文艺类节目、戏曲节目、曲艺节目、文学广播节目、电影、话剧录音剪辑及广播剧。

  谈话类节目是指主持人与访谈对象就预先设定的话题在演播现场进行讨论,并开放现场热线接受场外受众的电话参与的节目。

  谈话类节目的分类:1、新闻时政类2、社会生活类3、情感交流类4、专业话题类

  谈话类节目的构成要素:话题、嘉宾、受众、节目主持人

  广播电视体育类节目的四种形式:1、体育动态新闻2、体育类深度报道或体育专题节目3、体育赛事节目4、其他体育相关节目

  节目主持人是节目的策划者、节目方针的体现者、节目内容的组织者、节目播出的主持者。

  节目主持人的分类:1、新闻性节目主持人2、文艺娱乐性节目主持人3、专栏性节目主持人

  节目主持人的特性:1、社会性1、可信性3、审美性4、个性化5、情感性6、能动性

  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的主要类型:1、联播类新闻主持人2、杂志类新闻主持人3、谈话类新闻主持人

  广播电视体制是一国广播电视事业所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法。

  影响广播电视体制的因素:除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因素之外还有自然的和社会的因素:地理面积、地形地貌、人口、经济、语言、文化传统等。

  广播电视体制的主要模式:国家经营型、公共机构经营型、商业型

  国家经营型是指由国家经营广播电视事业,领导机构是国家政府部门。

  公共机构经营型是由公益机构、公众社团、社区组织,或其他一些专业团体主办经营的。

  商业型是按照市场原则组建的。

  我国广播电视体制的发展:1、雏形期(1940-1949)传统计划经济体制2、成形期(1950-1981)形成了“条块结合,以条为主”事业体制3、发展探索期(1982-1990)转变为“条块结合,以块为主”4、创新期(1990至今)“四级办”模式:就是除了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办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以外,凡是具备条件的省辖市、县也可根据当地需要和可能开办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除了转播中央和省的广播、电视节目外,还可播出自办节目,覆盖该市、县。

  广播电视专业化的四个层次:(一)受众市场细分化(二)传媒产品类型化(三)频道资源专业化(四)媒介产业集团化

  传媒业结构整合的主要方式:1、横向整合2、纵向整合3、全球整合

  当代媒介整合的特点:1、国家角色的调整2、结构整合限制减少3、产业界限划分越来越模糊4、更加强调横向整合、集中技术和资本,从而分担风险5、重构加速,稳定性减弱

  传媒全球化主要是指传媒组织的跨国化、传媒活动的跨国化和传媒影响力的跨国化。

  传媒全球化的技术途径:1、卫星2、互联网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