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3篇)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3篇)

篇一: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精彩活动记录簿小学三年级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活动时间记录人参加人员课题内容教材简析一、教学中的困惑1、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时间的长短(准确的时间观念)?2、在解决时间的应用题中,如何写计算过程?3、对于“第一节课上课时间就是8:30,每节课40分钟,第二节课什么时间下课?”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让学生更好地接受?4用什么方法让孩子能更好、更准确的进行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二、修订意见1、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瞧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并在多次的估计时间的活动中体验活动,逐步积累经验,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建立对时间单位的准确感知。2、在教学有关时间的计算时,可以通过观察钟面指针转动的区域帮助学生理解。3、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作用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三、解决措施1、把一分钟具体化,让学生通过数数、倒计时、一分钟能做的事等去亲自体验时间的长短,并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2、不强调必须写计算过程,只要学生能写出结果就可以,灵活处理。3、要区分时间与时刻,借助动态的转动钟面,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当60分时,时针走了一小时。4、首先要弄清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60进制,然后与100进制的米与厘米的题进行混合练习。9、2活动地点主持人三年级办公室三年级全体数学老师第一单元,能选择合适的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就是使学生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单位与工具对时间的长短进行度量题。;难点就是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实际问活动过程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精彩活动记录簿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活动时间记录人参加人员课题内容教材简析一、教学中的困惑1、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时间的长短(准确的时间观念)?9、6活动地点主持人三年级办公室三年级全体数学老师教材18页例2,教学解决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问,让学生例2,借助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题。通过学生讨论的场景,呈现“数格子”“计算”等多种解题策咯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2、在解决时间的应用题中,如何写计算过程?3、用什么方法让孩子能更好、更准确的进行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二、修订意见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瞧得见、摸得着的东活动过程西,并在多次的估计时间的活动中体验活动与中建立对时间单位的准确感知。三、解决措施,逐步积累经验,让学生在亲身参1、把一分钟具体化,让学生通过数数、倒计时、一分钟能做的事等去亲自体验时间的长短,并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2、不强调必须写计算过程,只要学生能写出结果就可以,灵活处理。3、要区分时间与时刻,借助动态的转动钟面,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当60分时,时针走了一小时。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精彩活动记录簿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活动时间记录人参加人员课题内容教材简析本节课的编排特点:1、教学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估算的策咯。2、教学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设计小游戏--找邻居,帮助学生复习近似数的内容活动过程算教学作准备。陈主任;课通过板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如何根据不等式的性质,选择估大或估小的策略解决问题。:注重让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总之,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不仅要让学生体会估算的意义,还要让学生掌握估算的策略与方法。,为估9、13活动地点主持人三年级办公室三年级全体数学教师教材15页例4估算解决问题例4教学用估算解决问题,教材通过“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环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使学生掌握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精彩活动记录簿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活动时间记录人参加人员课题内容教材简析活动主题:如何在教学中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仅为学生在观9、20活动地点主持人三年级办公室三年级全体数学教师毫米的认识(P21例1),体会例1通过估计、测量等活动让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毫米就是更小的长度单位,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察交流中创设自由探究的空间,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知识的喜悦与快乐。SL:要注意用丰富的活动与实物,提供表象支撑,培养学生1毫活动过程米的长度观念。可采用小对子交流的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宽松与谐的学习氛围。知”“情”的密切结合就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之一。宽松与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讨论数学。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在观察操作中发现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学生通过这样自由、灵活多样的活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积极情感。总之,重视指导,保证活动有效开展。,长久保持对数学学习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精彩活动记录簿活动时间记录人参加人员课题内容教材简析9、27活动地点主持人三年级办公室三年级数学全体教师解决问题(P27例6)例6通过让学生估一估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以及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研讨主题:教学策略:注重交流与概括换算方法。学生的思路可能有很多种要合理都应该给予肯定,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学生评价与概括换算的方法。活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提高学生估测能力。,在交流中,只1、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总结估计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2、针对不同情况结合学生经验加以估测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总之,在教学中要意在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长度观念,以及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活动时间10、11活动地点三年级办公室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精彩活动记录簿记录人参加人员课题内容教材简析主持人三年级数学全体教师吨的认识吨就是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等活动,帮助学生感受与体验质量单位吨。教材编排特点:,组织算一算、估一估在认识吨时,通过集装箱、货运火车运载大宗物品的场景,介绍生活中“吨”的广泛应用;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大米与小学生的体重等素材,通过推理帮助学生认识1吨有多重。:注重培养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活动过程的教学素材,通过这些常见的熟悉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在活动中体验与感受吨。: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1吨。总之,吨的认识比较抽象,教学时应组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与感受。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精彩活动记录簿活动时间记录人参加人员课题内容教材简析10、16活动地点主持人三年级办公室三年级数学全体教师不进位加法几一次进位加法在前面的教材里,学生已经学会口算不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整千数加整千数,需要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还没有出现。教材第40页第4题安排了得数就是一千几百的整百数加法口算。:本节课主要解决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中的对位与计算顺序问题。由于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这堂课的关键就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位值图,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究、合作学习,将新活动过程知识转化、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自主地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CN: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培养学生主动加法的法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与操作能力探索知识的精神与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篇二: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

  

  XX小学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主讲人

  时间

  参加人员

  地点

  主题

  备课内容

  XXX

  2012年3月7日

  XXX学校中级部办公室

  年、月、日

  年、月、日

  1、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2、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很多的经验,教学时不要把学生看作一张白纸,而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

  集体

  3、年、月、日的知识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可以引导讨论

  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地进行探究,发现已有的规律,充记录

  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年、月、日的知识包含着许多规律,它虽然是天文知识,但与数学密不可分,并且其中奥妙无穷,应给学生提供充分探索研究的机会,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5、教学重点是知道每个月各有多少天;教学难点是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年、月、日对于三年级学生并不陌生,虽然学生没有在课堂上系统学习过,但是因为年、月、日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小结

  本次备课,针对每个教学环节都做出了详尽的分析和研讨,各抒己见最终达成一致,相信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能有很大进步。

  三年级数学老师集体备课

  XX小学

  数学

  科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备课人:XXX

  使用人:XXX

  课题

  第(1)课时

  新授

  年月日

  2、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

  课型

  修改意见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

  目标

  3、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1、掌握年月日的基础知识,认识大月和小月;

  2、会用拳头记忆法和歌诀法记忆大月和小月;

  学习教

  重点

  3、了解平年、闰年。

  材

  学习获得较长时间观念,即年、月、日的认识发现并掌握平闰年的判断方

  分

  难点

  法。

  析

  教具

  PPT课件

  年、月、日这几个时间单位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在理解这些较大时间单位是有一定困难的。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他们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

  学情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时分析

  间单位,如年、月等。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教授过程设计

  一、师生交流,导入课题。

  1、猜谜语: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都要脱一件,年底只剩一张皮。

  (打一物)

  谜底:(日历)

  2、新的一天开始了,我们马上就正式上课了,不知道大家是否感到很开心呢,那么让我们一起记下这个难忘的时刻吧!

  (2012年3月14日10时35分3秒)

  3、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其实这两个环节都是为了引出课题,留下一个就可以了,没必要重复导入。

  学生对申奥的认知太少,换其他例子。

  教

  ①这时刻里有哪些表示时间的单位?(年、月、日、时、分、秒)

  学

  ②哪些是我们学过的?(时、分、秒)

  过

  对,时、分、秒使我们学习过的表示较短时间的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程

  起来学习表示较长时间的单位:年、月、日。(板书:年、月、日)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初步认识年月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值得纪念的日子,请看屏幕,你们知道这些激动人心的一幕发生在什么时候吗?(课件出示)

  ①介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个伟大的日子,请大家读一读这时间。

  ②展示申奥成功的图片。这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同学们知道是哪年的7月13日么?(2001年)

  ③还有很多有意义的日子,来看看。出示植树节图片。(3月12日)六一节(6月1日)

  追问:这些有意义的日子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年、月、日)

  2、学生介绍有意义的日子。

  一年中还有哪些有意义值得纪念的日子?

  学生汇报:请同学们拿出昨天发的年历卡说说你觉得有意义值得纪念的日子。

  3、自主探索,发现年历的知识。

  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的年历表,同桌共同合作,认真观察,完成屏幕上的“想想做做”(同桌讨论,老师巡视)

  想想做做:

  1、我们小组观察的年份是()年

  2、这一年有

  个月,其中:

  有的月是

  天,这样的的月份有(),共()个月;

  是30天的月份有(),共()个月。

  4、学生汇报探索到的有关年历的知识。

  ①一年有12个月。

  ②每月有31天的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大月)

  ③每月有30天的十:四、六、九、十一月。(小月)

  ④二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

  ⑤一年有365天,366天。(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算一算,用什么方法算好呢?)

  31×7+30×4+28=365天31×7+30×4+29=366天

  5、学习大月小月的记忆法。

  能记住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么?用什么方法记忆的?(让学生说说,学生知道让学生来介绍。)

  ①拳头记忆法。

  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去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

  一边指一边读:一月大,二月少,三月大,四月小……(二月不是小月,我们为了方便记住它比别的月份都少几天,我们读二月少),七月大,八月大……(七月完是八月,这2个连着的月份都是大月)……

  ②用歌诀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日永不差。(腊是十二月,这是帮助记忆大月的歌诀。)

  ……

  游戏:这么多记忆的方法,现在考考大家,老师说一个月,看看你们能不能很快说出这个月的天数?一二组的表示大月,三四组表示小月。

  6、学生质疑,引导解决。

  现在同学们对什么问题还有疑问?引导学生提出(1、到底什么时候是28天,什么时候是29天呢?2、为什么要有时28天有时29天呢?)

  ①一起来研究下这特殊的二月。(每位学生来说下自己手中的年历2月份的天数,课件展示表格)

  年份

  二月的天数

  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928282829282828②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四年一闰)

  介绍平年和闰年。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③为什么有时28天,有时29天呢?观看录像。

  ④那奥运会2008年是平年还是闰年?1994年呢?

  ⑤你们是哪一年出生的?你们出生的那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7、有关闰年的小练习。

  你们过了几个生日了?小明的生日是1996年2月29日,请问他到现在为止过了几个生日了?

  三、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汇报)

  2、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马上就要下课了啊,时间过得真快。那我们这节课不仅学到了那么多知识还学到了要珍惜时间!

  老师摘录了一些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和大家共勉。

  四、扩展练习。

  前面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1949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回去思考一下。

  年

  月

  日

  2012年4月13日

  时

  分

  秒

  一年有12个月

  一年有365天31×7+30×4+28=365天

  板

  366天31×7+30×4+29=366书

  天

  设

  计

  每月有31天的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大月)

  每月有30天的十:四、六、九、十一月。(小月)

  二月份:28天

  平年

  29天

  闰年

  教想。

  学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表现极为活跃,并且基本做到能放能收,反这一点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知识方面,学生基本掌握左拳记忆法,但扔有思

  使用本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感觉:a、好的地方。b、碰到的问题。C、今后再教本节课的设

  一部分学生会把2月份划分成小月,在做题时还会出现一些不该有的问题,如

  “8月1日的前一天是几月几日?”,这样的问题会出错,学生不会区分平年和闰年,不知道什么时候除以4,什么时候除以400,如“小明今天12岁,却只过了3个生日,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这个问题就有很多学生不理解。平年闰年是《年月日》这一单元的难点,在下一步教学中应该强化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理解。

篇三: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

  

  《面积和面积单位》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活动

  时间

  科目

  数学

  年级

  活动地点

  数学组

  办公室

  三年级

  参加

  人员

  备课

  方式

  主持人

  活动

  目的主讲人

  记录人

  中年组全体数学教师

  研课磨课

  可以为教研组教师营造良好的交流研究、借鉴学习、反思成长的教研氛围,达到共同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老师们分享智慧,经历磨砺,共同提高。

  备课内《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容(课单元第61~63页。《面积和面积单位》例1、例2和例3及相关题)

  活

  动

  纪

  实

  内容。

  主

  今天很高兴由我来主持数学中年组教师的集体备课活持

  动。俗话说:利刃需不断打磨。一堂精彩的课也需千锤百人

  炼、取长补短、吸众人精华,才能绽放光芒。希望本次集讲

  体备课,各位教师都能够畅所欲言、分享智慧、共同提高。话

  我们先来听听国老师对于本节课的设计与想法。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问题四部分。本

  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主

  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讲

  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人

  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发

  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言

  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学情分析

  学前调查,发现多数学生知道面积这一名称,部分学生对于面积有了一些了解,但是部分有错误。少数学生完全没有听说过面积这一名词。

  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直观想象仍旧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而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是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教学手段。

  备课过程

  基于以上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我对本课的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形成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从实物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1)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指一指它们的表面在哪?

  (2)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3)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场景引入,并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1)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

  (2)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

  (3)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设计意图:数学方法就是数学的行为。比较中,我会根据学生比的过程,归纳出观察、重叠、割补等数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简单说说什么是面积?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的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

  是什么。】

  4、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重叠无法直接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3)学生操作。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必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a、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b、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宽,再摆出长,计算分别用了几个长方形。

  (4)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和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最合适。

  (5)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

  【设计意图: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要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又不失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的诀窍。”激发认知冲突后,提供学具,引导操作、合作探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经历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

  程。】

  5、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通过介绍认识三姐妹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进而认识面积单位。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3)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4)试一试: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设计意图:在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我让学生找找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1平方米,以及想一想1平方米的地面上可以站多少个同学等,使学生不仅在脑海里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

  (三)课堂练习(课件)

  (四)回顾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概念课教学,全课小结时我采用总结式,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

  补张老师:国老师对于本节课的教材把握非常准确。有关面积内容的学习,必须以学生的直观感知和操作为基础。国充

  老师的设计一直秉承这一原则。从开课操作观察物体的表发

  面感知面积,到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到认识面积单位,言

  都是让学生在直观感知和操作中学习感悟,发展了学生操人

  作实践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

  钱老师: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它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国老师的教学设计也恰恰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导”、要“扶”,还要“放”。在面积单位的制定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生就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老师:《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的。“长度”与“面积”的区分,也应该作为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它们的不同。教师可以设计一长一短,一个面积大一个面积小的两种物体,让学生观察对比,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而长短指物体的长度,大小指的是物体的面积。我想,设计这样一个环节,学生可以让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物体表面”的经验呼

  之欲出,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下节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埋下伏笔。

  周老师:上面王老师的建议非常好,我也认为可以在开课前就增加这样一个环节,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好的区分长度和面积,自然引入面积的学习。

  谢老师:关于面积大小的认知,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涂色比赛,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关于教学各环节的设计,我认为国老师还是很有思想的,且设计的教学方法符合三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便于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感悟新知。但是,我认为本节课把例1、例2和例3放在一起教学,内容有些多,可以把例1、例2放在一课时,因为我觉得,选择正方形作为度量面积更为适合这一环节,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操作探究,这样才能达到唤起学生对面积单位的需求。如果再加上例3,要么这一环节时间不够,草草了事,要么下一环节面积单位就会教学时间不足,不能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所以我认为,教学内容应该减少一个例题的内容。

  主持人总结并布置下次集体备课时间及内容:

  整个集体备课活动过程,参与的教师们热情饱满,人人积极参与,乐在其中,研在其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磨练;在集体备课中收获快乐;在课堂中

  提升自我。我们坚信——只要付出与坚持,成功就会离我们更近!

  本次的集体备课就到这里,下周五,我们将进行四年级的集体备课,备课的内容是《鸡兔同笼》,希望在座老师可以一如既往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效果

  反馈

  推敲打磨是本次集体备课的目的,教师们相互切磋交流,真正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本次集体备课,对国老师设计的这一节课进行了反复诊断,推敲打磨,博采众长。教师们的发言精彩纷呈,真正的研磨其中,相信每一位教师均会有所收获。集体备课不仅成了教师间互下学习的平台,而且是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艺术天地。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