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双减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10篇)

双减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10篇)

篇一:双减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双减”背景下如何设计高效的道德与法治作业

  摘要:本文基于2021年云南省中考改革,按照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探讨在“双减”背景下如何设计高效的道德与法治作业。本文分别从道德与法治学科在中考重要性的逐渐提升、如何充分落实“双减”“五项管理”政策、设计高效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这三个方面来阐述,旨在课堂上全面落实国家“双减”、“五项管理”政策,打造高效的道德法治课堂。

  关键词:双减;五项管理;道德与法治作业

  2020年初云南省中考改革,从2023年开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分值计算方式较之前有所变化,其中道德与法治科目由满分10分提升至满分40分,无论是对孩子将来的人格、性格的培养,还是学业考试来说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本文围绕“双减”、“五项管理”的国家政策来探究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作业如何能够让孩子学习的更高效,还能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

  从学生学习、生长发育来看,道德与法治课程将是孩子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一课。初中生处于身体、心理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信息流入巨大的时代,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将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学习的基本措施。在初中这个阶段,学生对世界有了一定的自我认知,但是认知不够完全,需要有正确、健康的人去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

  从云南省初中升学考试的分数占比来看,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学习时更加的重视。2023年开始云南省道德与法治科目由满分10分提升至满分40分,可见国家对该科目的重视性。加强学生对道德法治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爱国、法治、互助等良好的道德环境中成长,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二、利用高效的作业落实“双减”与“五项管理”政策

  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知识点更多的需要学生背诵与记忆,随着其在初中学业考试中的占比提升,学生必将花更多时间在这门学科中。但是这与我国“双减”、“五项管理”政策的初衷相违背,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中对义务教育中学生作业有了明确的规定,而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作业在我校一周只能布置30分钟的作业,想要在一周内复习到所有的知识点就需要高效的作业,利用高效的作业来落实“双减”与“五项管理”政策,既满足了国家的政策,也满足了学生对学科学习的要求。

  高效的道德与法治作业需要既满足时间不超过一周30分钟,又需要满足能够包含所有的知识点与考点,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又能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发挥作业应有的教学作用。

  三、“双减”、“五项管理”政策背景下道德与法治的作业设计

  本文基于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为例,结合理论与实例设计符合“双减”、“五项管理”政策背景下道德与法治的作业,根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分别设计课堂作业和周末作业。

  (一)课堂作业以“框”为内容

  “双减”、“五项管理”政策背景下,每周的课后作业时间有限,想要在一堂课之后学生对新学习的知识基本掌握就需要通过选择题及时的课堂作业来检验教学质量与学生的接受质量,一般我会设计为3道选择题。

  以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为例,根据“考纲”:第二框“以礼待人”。这一框的“文明礼貌的重要性”的考试层次要求为C,为此,在设计这“框”的课堂作业时,必须突出这个知识点。

  例1:西班牙谚语说:“礼貌周全不用钱,却比什么都值钱。”这句话让我们懂得:()

  A、礼貌礼仪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只要讲文明讲礼貌,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成功

  C、讲文明有礼貌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

  D、讲文明有礼貌,需要从小事做起

  例2: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文明有礼是一个立身处世的前提。下列语句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1.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2.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3.

  不学礼,无以立

  4.

  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例3:下列不利于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的是()

  1.

  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

  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3.

  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跨行。

  (二)周末作业以“课”为内容

  “双减”、“五项管理”政策背景下,我校每周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只能有30分钟的周末作业,一份高质量的周末作业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还能帮助孩子形成知识点的逻辑体系,让孩子将一周内学习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一般为5个选择题、2个问答题。

  以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为例,根据“考纲”:第一框

  尊重他人。这一框的“学会换位思考”的考试层次要求为C,而“平等待人”的考试层次要求为B。第二框

  以礼待人。这一框的“文明礼貌的重要性”的考试层次要求为C。第三框

  诚实守信。这一框的“诚信的重要性,做诚信的人”的考试层次要求为B。为此,在设计第四课的周末作业时,必须把考试层次要求落实到作业的布置中。

  例1:小刚和同学约定好了周六下午14点一起去踢球,但是小刚没有按时到,同学批评小刚,小刚还不以为然,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不能用“善意的谎言”为自己辩解B、虽然不是犯法行为,但会失信于人

  1.

  不必小题大做,小事失信没问题D、要勇于承认错误,做诚实守信的人

  例2:每天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是国际“聋人日”。面对生活中的听力残疾人,从尊重的角度,我们应该()

  ①平等的对待听力残疾人

  ②处处可怜、帮助残疾人

  ③积极关注他们、重视他们

  ④学会将心比心,理解他们

  1.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例3:雨天,我们会碰到这样的开车人,开得很快,导致水溅了行人一身,这种现象,以下评价正确的是()

  ①缺乏”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品质

  ②缺乏尊重他人的意识

  ③没,有做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④是违法行为.

  1.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例4:“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这句话告诉人们()

  ①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②文明有礼是个人的事,跟国家无关

  ③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④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1.

  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例5: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对于诚信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

  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

  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是一项民法原则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例1:根据新闻记者报道,A公司以小王怀孕为由,将其调入复杂、带有尘埃的工厂车间工作,小王不同意,A公司以小王不能胜任工作为由开除在孕期的小王。

  请问,A公司的做法体现了哪种不公平现象?其危害是什么?

  例2:孔子曾说:“尼无信不立”,韩非子也说:“巧诈不如拙诚”,无论是个人、企业不是国家,家都离不开诚信。请问:

  1.

  为什么说“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离不开诚信?

  2.

  作为青少年,如何践行诚信?

  ”减负的政策背景下,利用高效的作业能够有效的帮助孩子学习到知识的同时,还能符合国家的政策,对于培养孩子健康的身心、快乐成长都颇有成效,这也是国家教育大背景下所提倡的,日后这也将成为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武龙宝.问题化教学的问题设计——以思想政治课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2015(08).

  2.

  陈建荣.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J].中华少年,2019(19)

篇二:双减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个性化作业设计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理论与思维有机融合的重要课程。其课程的开设担负着塑造道德、培养人格的重任。通过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治教育,使其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人生的美好憧憬,从而为今后的人生之路提供更多的便利。加强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更要在做好功课的同时,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实现课程的育人使命。现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初浅认识。目前,在小学阶段,许多道德与法治老师,大部分作业都是以简单的方式来完成。或许要求同学们把课堂上的重点内容抄录下来,然后机械地反复记忆;或许平常不做作业,待到考试前梳理课文知识点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作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短暂教育的效果,学生靠着机械记忆考得一定的分数,但学生对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在重复做那些机械的问题时,常常表现出被动,忽视了注意力,长此以往,不但使学生丧失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的兴趣,而且影响到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丰富,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重视个体学生的学习力,引导学生主动地做作业,增强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用思维来解决生活问题。另外,设计与整理有关道德与法治的作业,可以进一步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能,使学生在自觉的过程中,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有所加深,积极地学习,留意生活与社会,在成长中真正把知识与生活相连,获得更多的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设计个性化作业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性研究,设计学生既力所能及完成的作业,又是与生活情景紧密联系的实践性作业,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和体验。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因素,因人而异设计以思维为基础,能力提升为核心动手操作性作业,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意义与价值,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例如,在“新年礼物”这节课上,教师要让孩子们在充满温馨、欢乐的春节氛围中,体会到亲情、友谊的珍贵。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自己亲自准备礼物赠给亲朋好友,这份礼物可以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卡片、一幅充满浓厚节日氛围的绘画、做一道精美的菜肴......。学生为了出色完成这一任务,他会通过查找资料、请教父母等办法去完成,最后在课上让学生谈体会时,学生有话可说,而且过程清楚,感受深刻,这种个性化的作业,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也为学生积累了写作的良好素材,语言表达能力更得以提高,學科间有机融合,学生素养得以发展。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把德育教育有效贯彻落实。因此,进行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可以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合理地选择个性化的作业,让学生步入社会生活,与生活融为一体,对社会生活有更深的了解,并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身边的人感受到快乐。比如,进行“我们的校园”个性化作业设计时,老师要让孩子融

  入校园的氛围,感受到学校的温馨,体会到我们每天学习的地方是多么的美丽。教师不仅要具备基础的认知体验,更要引导同学们进行科学与文化的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实战演练,以加深对校园生活的认知与理解。校园是一个美好的地方,是儿童快乐成长的场所。在这里,我们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带上摄像机,在校园内拍摄美好的景色、师生温馨的瞬间、教师优美课堂片刻等等,征集学生拍摄的优秀作品开展展评活动,学生积极性高涨,兴趣浓厚,既增强了学生对校园的认知,又培养了学生审美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引导有画技的同学,提起画笔来画学校,教师将优秀的儿童绘画作品集中起来装订成册,把学生从学校带到社区,通过展览和绘画,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身边的人,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更多人回忆起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好时光。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中,布置学生在家庭中开展安全大排查作业,通过亲子间的协作,学生可以将问题与家长沟通,让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顺利完成作业,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课堂上,老师们要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并用一系列的安全教育和有效的安全活动来指导他们。让他们明白,安全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通过参与知识学习,学会了自卫、自救。课程结束时,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后在家庭开展一次家庭设施设备安全大排查,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家庭开展一次安全宣讲活动,学生把所学知识对父母进行宣讲,父母也可以对孩子进行家中的安全小贴士分享,如煤气怎么用、在家如何增强自己的自保能力、上学路上如何小

  心等等,通过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和对话,既可以增进亲子间的友谊,也使儿童在有效的沟通和对话中获得更多的安全知识,并增强其安全意识,这样的个性化作业设计使学生无形接收教育,效果显著。总之,个性化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不断地锻炼自己的技能,从而提升自己的社会素质。另外,透过完成生动、有趣、有益的个性化作业,能增进同学的社交意识,利用学习与沟通的机会,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对今后工作中的个性化作业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以促进其在个体化学习中的应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路径探索核心素养这一名词是近些年来兴起的教育理念,在新课改之后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和学校管理当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基于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进行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与教师的教学观念,以核心素养为前提和导向提升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认知,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全面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科教材为基础,从教材基础内容出发结合核心素养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对学生产

  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此来提升小学生的个人道德品质。在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下,道德与法治课堂分成了若干个重要内容,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学生的自我认知、道德认知以及国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要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储备,以此来增加小学生的个人阅历,提升其社会认知,帮助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将道德与法治课堂与核心素养观念进行综合,以此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现代教育理念主张学生从实践中来验证真理,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设计,可以使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活动当中去,以此来直观的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性活动当中去,从而体验道德与法治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可以选取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活动教学场景,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实际的自我操作,通过合作的形式解决实践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此来使学生获得具体的活动体验,并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这对构建高效性的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活动应在课堂外进行,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机会,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使其在活动过程中明确课本教材内容中的情感体验,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积累活动经验,因此通过实践性的课外活动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从而对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一定的培养。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应注意全面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并使其从

  道德与法治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对具体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此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应为学生传授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知识,还应提高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此来增强小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核心素养的教学前提下,作业对于学生而言并不仅仅只是教师教学的补充,而是以一项独立的学习活动而存在的。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在实践性作业内容的形式以及内容上进行一定的创新,以此来保证实践性作业的趣味性和多元化,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体现出教师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根据道德与法治的课本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实践性作业时,应充分考虑所面对的制约性因素,有针对性的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通过生活案例、故事情境、社会观察以及实际考察等形式,根据教师的实际教学需要,制定出学生喜欢的实践性活动教学方案。除此之外,通过对实践性问题的思考与解读,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学习。教师应综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对实践性活动进行趣味性设计,以此来增加学生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我爱我们班》一课教学内容时,在进行实践性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我爱我们班”开展主题性班会,组织学生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如组织班级学生举办大扫除活动,布置学生装扮美丽的教室;组织学生开展设计黑板报大赛,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性精神;组织学生开展“我为班级争光彩”活动,引导孩子发挥特长,积

  极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努力为班级争光彩。通过这些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的班级责任感和归属感,加强学生的团结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实践性活动的过程中领悟教材内容知识,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实际学习体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实践性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实际的生活现象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检讨,增强学生实际学习体验,使其在此基础上开展一定的调查性活动,并做好一定的实践性操作。教师在设计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应秉承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学生整体学情进行了解,通过多元化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来使小学生实现多方位的发展。在设计活动时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获得更多的适合自身学习的机会。实践性作业可以贯穿课堂实际教学,可以安排在课前、课中,或者课后。比如在课前可以布置调查、观察、访谈和课前资料收集活动;课中可以组织学生以辯论赛的形式发表个人看法,利用角色扮演和小品演绎的方式组织学生还原案例场景以及游戏竞赛等;课后可以布置拓展延伸性的实践性活动。例如在学习《安全记心上》一课内容时,课前可布置学生观察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小组辩论赛的形式组织学生以安全为主题进行辩论,总结生活中常见的安全常识,并记录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在课后可布置“我是小小交通安全宣传员”活动。同时还可引导学生对于一些不常见的安全误区进行探索性研究,并在学习的基础上总结学习办法,以此来增强

  学生对安全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多方位发展。实践性教学和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对作业的设计要求也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实践性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循实践性作业的规律,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实践方法,以此通过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来体现教师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例如在学习《我们的公共生活》一课内容时,公共生活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情景来组织教学活动。比如在校园中,学生应遵守哪些公共规则呢?学生有很大一部分的时间都在校园中度过,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身边所发生的小事进行总结,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分享,学生所经历的生活场景不同,因此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感受。教师通过个性化的实践活动设计,体现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生活阅历以及实际的个体学习感受,这对学生的个人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总而言之,教师应在核心素养的前提下灵活创新性地布置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实践作业,为学生提供理论结合实际的实践机会,使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性发展,提升学生认知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篇三:双减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设计

  小学是孩子们正式开始正规学习的关键期,在不同的阶段接受不同的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启迪智慧,开启思想的大门,有益于他们今后健康的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内容集思广益,包含了很多育人的宝贵知识和技能,通过课本教学与实践操作并重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品德发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实践作业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上第一单元中的《拉拉手,交朋友》,本单元的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小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班级中的教师、同学,交到更多新的朋友,从而提高他们对读小学的好感度。针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师能够布置名片制作的实践性作业内容,具体操作如下:

  师:同学们好,我是胡老师。有些同学对我还不是很熟悉,老师想和你们交个朋友,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教师做自我介绍并引导个别学生做好口头自我介绍。

  师:我们来做一个名片介绍的作业,让大家认识你吧,上面的内容你们自己定。

  名片做好之后,鼓励班级中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挑选自己想认识的同学交换名片,去交流和了解这位同学。通过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布置形式,让班级中的同学快速熟悉起来,营造了一个积极快乐的班级氛围。

  2引导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实践作业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就要面对全新的校园。如果不能把对新环境的恐惧感转变成好奇心,在适合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会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加剧孩子对于新环境的排斥,所以让孩子们了解学校环境、适合学校规则,是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入学体验的重要基础。

  在统编版一年级上第二单元《我们的校园》教学中,目的是用观察体验的方式引导小学生了解认识自己的校园环境,初步知道校园中一些基础设施的作用等。针对这个部分的教学,能够釆用导游扮演的实践性作业布置来完成,具体做法如下:

  师:同学们,你们进入小学有一段时间了,你们喜欢自己的校园吗?

  生:喜欢!

  师:你们想了解和熟悉自己的校园环境吗?你们知道校园中有哪些好玩有趣的地方吗?今天老师邀请同学们来做导游,给大家讲一讲我们的校园,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游园之旅”吧。

  接下来的环节中,能够让不同的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导游实践活动中,比如到图书馆的位置参观时,能够通过自告奋勇的方式来评选出这个个区域环境中的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他心目中的图书馆。

  通过这种实践性讲解作业形式,孩子们在一边走一边玩的过程中重新认识了自己的校园,从别人的口中知道了很多自己不清楚的关于校园的信息,逐步提高了他们热爱校园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生活习惯的实践作业

  进入小学,儿童有了自主活动的机会,生活中出现了更多的意外危险元素,教师和家长不可能时刻跟在孩子旁边,所以安全教育的重点要放在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上。一年级又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但影响孩子的生活、性格、行为、人际关系,还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

  在部编版一上《上学路上》教学中,引导小学生注意改正生活中关于交通安全的错误习惯,初步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针对这个部分的教学,教师能够釆用剧情模拟表演的实践性作业布置,培养小学生养成保护自己远离危险的良好习惯。

  针对交通安全的教学环节,能够这样设计:

  教师首先列举出几种小学生常见的交通安全事故隐患,比如过马路不看红绿灯,横冲直撞;比如和几个同学在马路上打打闹闹;比如不走斑马线等,根据这些案例设计几个典型的故事情节,邀请班级中的学生们分角色进行模拟扮演活动。

  针对不同的安全和习惯问题,教师也能够邀请学生们自己编写剧本,自己导演剧情,通过情境模拟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到这种行为习惯造成的恶劣影响,从精神上深深震撼他们。督导他们形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珍爱生命的意识,这比起教师单一的说教更能起到教育目的。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紧密联系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教学科目,实践性作业布置的设计,改变了传统意义上说教形式的教育途径,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更有利于将书本中的一些道德规范和行为法则等通过实践演练的方式灌输到小学生的脑海中,全面综合地提升了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综合素养。所以道德教师应该本着“在作业中践行,在探究中提升”的教学理念,创新出更多的实践作业教学模式,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最终成效,培养出更优秀的小学生。

篇四:双减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在“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科课后作业的设计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教育的影响下,人们对教育有所改善,并逐渐认识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初中时期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初步建立的时期,正所谓“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这更是表明了德治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时期借助《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帮助初中学生完善其个性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但是,单纯依靠《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应积极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后作业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结合现代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其课后作业进行多样化设计,以巩固初中学生的道德知识,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其法律意识。本文主要在“双减”背景下,通过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研究,立足于课程教学设计,分析初中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如何设计其课后作业,通过有限的课后作业突出更深奥的道德知识,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

  关键词:“双减”背景;道德与法治;课后作业;设计方案

  引言

  从近些年来,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人们逐渐忽视未成年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更多关注在学生的成绩。在“双减”政策以及新课程教学标准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校与教师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一.“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目的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的作业复习,能更有效地帮助初中学生巩固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进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此外,通过《道德与法治》的课后作业还能让教师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精准分析学生的课

  堂学习情况,适当的时候还可改进教学方式,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之中。同时,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后作业的合理设计,还能减轻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真实含义,切实发挥出作业的真正意义。此外,还能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师生关系,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环境,促使学生的综合与学习能力能得到最大化的提升[1]。

  二.“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原则

  “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严格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结合课堂教学知识完成课后作业设计,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以及自身的道德修养。

  (1)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原则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点便是“道德”,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相关原则,使学生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便可以借鉴学生日常生活中,较常发生的事情作为作业案例,更贴近实际生活,更能调动初中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学习兴趣。同时,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换位思考,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2]。

  (2)坚持多样化的作业设计原则

  《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满足多样化的设计原则,避免通过死板的理论知识作业局限学生的思想。并且初中时期的学生较为活泼,道德与法治教师可结合时事热点举行相关的讨论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要求

  (1)控制学生的作业难度

  从以往《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以及课后作业来看,教师大多没有认真控制学生的作业难度,甚至直接依照教材练习布置作业。但是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合理对《道德与法治》作业进行搭配设计,不可一下将作业难度

  提升,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当设计分层次作业设计。在这样的作业设计中,不仅能满足班级中学习成绩较好学生的知识难度,又能兼顾成绩一般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还能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选择,挑战学生对不同知识的理解能力[3]。

  (2)结合实际生活进行作业设计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知识点大多紧扣是时代的发展,因此,在课后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紧跟时事热点以及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知识并不是束之高阁,而是贴近实际生活,更能服务于实际生活[4]。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教师可设计以下作业案例: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下列案例属于行政诉讼的是()

  A.小李与某厂家签订了买卖合同,厂家收到全款后却只发放了一半货物,小李

  遂将厂家告上法庭

  B.周某因捕杀、贩卖珍稀野生动物,被提起诉讼

  C.某小学生在家长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用妈妈的手机给一个美女主播打赏21万元,妈妈与直播平台协商索回款项无果,决定提起诉讼

  D.店主小王收到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处罚决定书后,因不服处罚提起诉讼

  【分析】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热点时事相结合,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该学科的重要性,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进而引导学生尊重他人、以礼待人,更要让学生们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并正确通过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改善其教学方式;在课后作业布置时,教师也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丰富学生的作业形式,实现分层作业设计,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还能增加对社会知识的了解,以达到锻炼其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黄莹莹."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J].华夏教师,2022(1):83-84.

  [2]李学敏.“双减”背景下小学科作业优化设计研究——以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27):66-67.

  [3]余盛良.“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效性[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6):90-92.

  [4]邱霖昌."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布置作业的优化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1(36):58-59.

篇五:双减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探究

  一、双减背景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1)引入双减背景——“双减”(减少实物质量、减少情感素质)包含着新时期小学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因此要求小学老师在此背景下合理设计充满教育意义的作业。

  2)反映社会现实——作业设计应围绕小学生所处的时代地域文化背景思考,使作业内容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3)培养合法意识——作业设计既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更要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让孩子迅速适应社会现实,主动维护自身的权利。

  4)实现完善体系——作业设计可以借助各种工具,如互联网,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能,构建完善的课堂学习体系,使学生能够获取科学的思维方式及其他新技能。

  二、双减背景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深入探究

  1)尊重原则——作业设计应以尊重个体为原则,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尊重生活,尊重学习的原则为前提,及时给予学生指导。

  2)主体性发展——作业设计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和感情发展,将学生摆

  脱纵容,并建立基于道德和法治价值观的主体能力。

  3)价值取向教育——作业设计要培养孩子改变自身行为的能力,而不是通过外在的惩罚和奖励来控制,这样才能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实现教育的真正意义,发掘和培养孩子的社会价值及其才干。

  4)专业需求——作业设计需要考虑因学段周期需要不同,要求老师有系统的思维,充分准备好教学内容,专业才能得到恰当的发挥,以达到教学效果。

  三、双减背景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教师实践

  1)教学案例——将双减背景深度融入教师的教学案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参照素质教育的宗旨,让孩子走出单调的教学模式,培养道德与法治之心。

  2)情感倾听——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做好情感倾听,让孩子能够及时发声,把握孩子思想与感情上出现的问题以及对学习和生活的感受,帮助孩子坦然、善待他人。

  3)素养拓展——要把握大势,把双减背景作为拓展和发展孩子素养的时代资源,不断发现孩子的潜能与特长,让孩子在双减背景中形成自己的思想内涵。

  四、双减背景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总结

  1)紧扣实际——在设计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时要做到教学内容紧扣实际,并且不断加强动词和情感元素,将道德与法治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有效融入,努力营造温馨、愉快的学习氛围。

  2)相互补充——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需要老师和学生相互补

篇六:双减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案例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到来,中小学的教学开始逐渐向高质量、高水平素质教育导向以及低课后压力转变,而作为素质教育课程中重要的一员,道德与法治科目也应当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提出的要求,让作业的设计更有针对性、质量更高。本文提出了“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设计案例,旨在帮助同科目教师提高作业布置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关键词:“双减”;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引言:“双减”政策背景下,道德与法制的课后作业应当以质为本,抛弃大量重复的、无序的、缺乏意义的作业,以科学的方式进行思想、行为和品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道德法治水平,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道德、法律和价值观,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2课后作业设计策略

  道德与法治专业的老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当将重心放在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所以水平上,以课程标准要求来进行作业的制定;此外教师也应当考虑作业的量与质,尽量在较少的作业量下提高作业内容的充实性以及针对性并将作业与生活以及实践相关联。

  2.1丰富作业类型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作业的功能一般是帮助学生对教材之中的内容进行记忆,且因为教材中的知识点多为独立的抽象的知识点,难以与现实生活产生关联,且知识点之间也缺乏关联,就会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只是刻板的对知识点进行复习和硬性记忆,无法起到核心素养教育的功能,自然也无法促进学生的德育水平发展。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安排当中,应当丰富作业的类型,根据每个单元的设计思路进行作业的制定,并让作业的知识点与课程内的主题以及现实生活互相融合,从而起到丰富作业内容和类型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可

  以通过多种作业形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邀请学生上台进行简短的演讲,演讲的内容应当结合上节课的知识以及近期发生的实事展开,实事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政治事件、社会中发生的时事以及学校班级里出现的某种现象等。学生在对这些现象和事件进行评论后也应当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将自己的看法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验证。虽然这种简短的演讲看起来难度较低,但却能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所学知识起到了良好的锻炼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2做好作业内容规划

  课后作业的编排要符合教学大纲,同时也应当目前的教科书为基础,对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过的知识进行考察,不仅要考察学生对于陈述性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考察学生的实用性知识掌握程度,从而提高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的能力,进而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让学生避免“死读书”。

  例如在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建设美丽中国》一课中,教师可以在设计课后作业时结合“如何建设美丽中国”这一具有显著开放性的程序性知识,让学生在知识复习以及答案探究时了解到我国的各项伟大成就,并充分了解建设美丽中国的意义,以及个人与国家建设的紧密联系,进而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以及目标。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布置调研,让学生调查自己家乡的独特历史以及特色建筑等内容,并分析目前家乡的建设效果,最后提出提高家乡建设水平的思路,一方面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家乡历史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认识到目前家乡的建设情况,进而通过思考将自己的责任带入到家乡建设当中,提高学生的责任心以及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在作业回收后,教师也应当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对作业进行评价,让学生将对家乡的“小爱”转化为对国家的“大爱”,以提高学生们的政治觉悟以及爱国精神。

  2.3实现作业分层设计

  2.3.1走进学生生活,修改作业设计

  通过对《道德与法治》七年级第二课《学习新天地》的教学,教师可以建议同学们在课后将自己的每周学习计划写在纸上,并将每个学科的作业根据数量和

  时间进行良好规划,对作业进行合理分配,并在下次课程开始时将成果向大家展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日常学习情况以及作业数量、时间有清晰的认知,从而能够自主调节学习时间安排并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

  2.3.2作业设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港湾,也是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实践的最佳场所。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课程结束后,教师便可以安排学生对家庭进行简单调查和互动,例如让学生思考自己从出生至今,父母共为自己做过多少件付出的事,投入多少金钱以及精力,而自己想要回报父母,能够做哪些事?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份实践作业,例如让学生在课后为父母讲一次故事、为父母做一件暖心的事、和父母进行一场诚恳的交流等,并让学生在完成之后描述自己做这件事之前、做这件事时以及做过之后自己的感受以及父母的感受。通过这样的作业,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父母的不易,并提高学生的同理心以及自主能力,甚至还能够间接改变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以及父母对学生的看法。

  2.3.3与时俱进,与时事热点结合

  由于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各类时事、热点有着强烈的关联,因此教师也应当加强对时事的关注,让作业不拘泥于课本中的内容,多与时事相结合。比如在“两会”期间,教师便可以让学生打开电视或电脑观看“两会”,并让学生写下“两会”当中的重点政策以及提案,进而分析这些政策、提案的目的,最后写出自己对于这些事件和政策的看法。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了解国家政策动向,并激发对于国家大事的兴趣、将课本知识与国家最新动向结合,实现知识结构的全面完善。

  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评估应当以促进学生发展,反映学生成长需求为目标。单纯以老师评估为主的教学评估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分重视知识点的掌握和背诵、变成结果导向。要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公平、公正的评估,就必须改变对作业的认识,重视学生学习的进程,并让多位评估者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多个维度的评价。

  同时,对学生的评估也要从传统的“批改作业”转变为“师生对话”。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学习方式。在作业评估时,应尽量运用激励性评估语,并运用不同的评估语言和方式,与同学进行密切的沟通。比如某学生的作业字迹工整流畅,教师便可以用“你的作业字迹宛若艺术品”来夸赞;某学生的作业逻辑思维良好、分析论证充足,教师便可以用“有理有据,逻辑缜密”来夸赞;某学生的作业相较于此前的作业有明显提升,教师便可以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来夸赞;某学生的作业质量有待提升,教师则可以用“真正的优秀是让优秀成为习惯,期待你下次能够拿出更加优秀的成果”等。

  结语:在道德与法治的作业布置方面,教师应当明确该科目的特点以及目的,让学生将知识点与生活相融合,让课程真正具有实践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粲.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探究[J].世纪之星—交流版,2021(4):2.

  [2]罗诚钢."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探索[J].学园,2021,14(25):3.

篇七:双减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探究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中国小学在教学改革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建设道德与法治教育,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对社会建设和发展的责任感,促进学生自我成长与开放思维。全面推进道德与法治教育已经成为中国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的目标。本文以《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探究》为标题,借助实例的调查与分析,探究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实践,此外,本文还对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有关改进策略。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实践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以及学校以及家庭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关注,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环境都会影响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从实践上,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实施,可以涵盖课程、活动、实习、游戏等,以此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成长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社会的基本规则,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例如,某中学开展了以“建设和谐社会,共同发展”为主题的作业设计活动,学生们分解为不同的小组,认真调研,并将调研所得的结论形成一篇小文章。这项作业设计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了一种深厚的道德感和责任感,重新认识到和谐社会的必要性、改善社会现实必须以和平共处为基础的真理,以及

  -1-

  共同发展的巨大潜能等。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存在的不足

  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还存在着诸多不足。首先,教师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缺乏充分的了解,缺乏专业的教育背景,把握不准确,缺乏系统的思考,探究能力差,难以满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需要;其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教育背景,道德观念不均衡,容易产生不良的行为习惯;最后,学校资源有限,有效的教育资源不足,学生习得慢,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推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改进策略

  (1)加强教师培训。针对教师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缺乏充分了解的特点,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使教师们了解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机制,丰富教师自身的道德观念,增强教师的探究能力和专业性,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能。

  (2)完善双减课程。学校对双减课程应给予重视,把双减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开展以“社会正义”、“宪法”、“公民素质”、“社会责任”为主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课堂上学习到社会素养、道德理念、法律知识,以便让学生更好的发展自身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3)注重教学方法。为了使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有效发挥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比如,利用游戏、讲故事等方式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另外,利用调查、课外实习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自我成长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遵守法律意识。

  -2-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因此,学校和家庭应把共同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当务之急,通过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完善双减课程,注重教学方法,等等来推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篇八:双减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教师教研文章双减背景下如何有效布置

  作业的思考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它可以检验教学效果,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有效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培养学科素养。学期开始就在作业布置上努力下功夫,以下是双减背景下如何有效布置作业的一点思考和体会。

  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可以检测教学效果,有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情,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巩固知识,提升应用能力,培养学科素养。然而,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过多过重过难的作业负担,不仅打击了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令大多数孩子身体素质下降,甚至身心受到伤害。不久前,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由于“双减”政策直击应试教育的功利、短视要害,因而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反应,学校、家长、老师对国家的这一重大决策普遍表示了热烈欢迎和支持。

  级学生,不得安排纸笔考试,不布置书面作业。对于规定的明令禁止的红线,每个教师都必须了然于心,时刻自警、自省、自勉、自励,要把政策精神切实落实到行动上、工作中。

  有人认为,学生的作业少了,教师的负担也减轻了,教师可以轻松一些了。这种对“双减”政策的认识其实是一种严重误解,虽然不排除有个别教师以“双减”政策为借口放松自己,但所有学校和绝大多数教师其实都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双减”政策背景之下,教师的责任不是变小了,而是更大了,要求不是变低了,而是更高了,教师的着眼点和教学重点必

  须从以往只做好课本知识的传授,更多地转移到对人的培育上来,而且必须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为此,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作出相应调整和提高,更好地扮演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关键角色。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再也不能够为了追求学生的考试分数而不断给学生加压,让学生成为刷题机器。教师必须控制好纸笔作业的总量,要做到少而精,精而有趣;这样既能够达到纸笔考试相同的效果,更为重要的在于,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然而,要做到作业的“少而精、精而有趣”以及安排生动活泼的“口头”作业,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比以前下更大的功夫,费更多的时间,做更深入的教学研究,课前准备

  “双减”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与教学实践

  双减政策的价值与目的正在进行的异常非常重大的教育变革。这场教育变革的指向,教育均衡、改变教育生态。一是对公益属性的坚守;二是对教育观念的纠偏;三是对教育规律再认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应对回答在新时代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话题。

  解读双减政策下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的相关要求与影响

  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

  分类明确作业总量一结合具体情况对“量”整体把控关于作业量”的把控。校内通过教师专业化不断提升,教研组、备课组进一步管理与建设

  从而不断减轻不同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负绝不是不要作业,因为作业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政策3: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双减”对课堂教学及作业设计的影响:规范、倒逼、激活、引领。

  “双减”下,关于作业设计层面各地探索

  设计原则: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生为本、坚持分层设计、坚持拓展延伸、坚持开放创新作业观: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观,更加有助于解决目前的作业设计问题,回归作业本质属性,同时更加有助于发挥作业对于课程整体育人功能的实现。

  (1)坚持立德树人,适应并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返回作业以巩固知识与技能。发挥作业以巩固知识与技能、发展学习能力、提升品德修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主要特征的育人功能,优化作业设计与实施,实现体质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龄特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体现教学、作业、评价的系统设计与实施;作业设计策略“可视化”主要是指将内部思维过程外显为可理解、可操作的思想、观点、程序、问题、工具、方法等。

  级、单元、课时教学目标,将课程目标贯彻于备课、上课、活动、作业、评价等教学环节。

  作业效能公式:Y(作业的有效性)=((D(作业设计)+F(作业实施)+G(双向反馈))+H(学生做作业的参与度)}、M(数量和时长)

  双减政策的工作目标

  1、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

  (1)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轻

  (2)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减轻最终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的方法策略结合北京新中考方向

  2、关注育人功能,体现积极导向

  (1)关注主干知识,体现学科基础③关注教学过程,体现学科本质

  (2)关注思维品质,体现深度广度⑤关注实践能力,体现应用价值以考生为中心,发挥学生所长,为学生创造自我展示空间,让试卷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宽广平台。不是利用各种限制命制"繁难偏怪”的试题,利用“挖坑”来为难学生,而是让让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考试中都有发挥的空间,都能获得与其能力相适应的成功体验。试题的区分点不在于题目的高难度,而是在于认识的深浅、思维的强弱和知识面的宽窄。

  例:问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给共享单车设定指定停车区域,你怎么看?”对此有如下回答:甲:用共享单车图的就是方便。把车停哪里是我的权利,凭什么设定指定区域来限制我?乙:放车时是有点麻烦,但总得有点规矩,不然就乱套了。问:请运用所学知识,任选一个人的观点进行评析。(4分)甲的观点是错误的。(得1分)使权力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他人的合法的权益和利益。(得2分)影响交通秩序,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得3分)限制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我们的权利。(得4分)这样的试题设计不仅达到课程知识落实的目的,而且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在作业的设计中,需结合新中考方向对学生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所长,为学生创造自我展示的空间,让作业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宽广平台。作业的区分点不在于题目的高难度,而是在于认识的深浅(学科核心体系)、思维的强弱(学科思想方法)和知识面的宽窄(积累视野实践)。

  过去的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作业内容:对知识点重复操练的多,学生自我建构的机会少;

  作业过程:教师主导灌输的多,学生合作、个性创新的少;

  作业形式:书面的多、实践的少,统一要求的多、分层自选的少,现成采用的多、精选自编的少;

  作业实施:学科“单兵作战”的多、综合统筹的少,与其他学科、德育活动协同整合的更少;

  作业评价:以“对错、是非”评判的多,对创新和实践点评的少。

  “双减”下,关于作业设计层面各地探索

  设计原则: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生为本、坚持分层设计、坚持拓展延伸、坚持开放创新作业观: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观,更加有助于解决目前的作业设计问题,回归作业本质属性,同时更加有助于发挥作业对于课程整体育人功能的实现。

  (1)坚持立德树人,适应并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返回作业以巩固知识与技能。

  发挥作业以巩固知识与技能、发展学习能力、提升品德修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主要特征的育人功能,优化作业设计与实施,实现体质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龄特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体现教学、作业、评价的系统设计与实施;作业设计策略“可视化”主要是指将内部思维过程外显为可理解、可操作的思想、观点、程序、问题、工具、方法等。

  级、单元、课时教学目标,将课程目标贯彻于备课、上课、活动、作业、评价等教学环节。

  作业效能公式:Y(作业的有效性)={(D(作业设计)+F(作业实施)+G(双向反馈))+H(学生做作业的参与度)}、M(数量和时长)

  双减政策下道法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

  (1)“梯度”策略:设计有“梯度”的作业,“梯度”的分布能够体现认识的深浅梯度,思维的强弱梯度和知识面的宽窄梯度,侧重于体现选择性、个性化。坚持书面与非书面、传统与创新作业相结合。具体策略有: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能力分层,或根据所处的学习阶段和过程分类。

  完成核心知识学案填空一完成练习册相关选择题一完成材料分析题一完成课本思维导图一完成一篇演讲稿、倡议书、辩论稿、实践活动方案。

  识记一掌握一灵活掌握一运用一综合运用。

  (2)“温度”策略:从学科特点来看,道德与法治课更注重学生的价值判断和情感认同。所以,更需要设计有"温度”的作业,在趣味性、亲和力上下功夫。鼓励创新作业形式,布置一些社会实践类的作业,比如引导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开展社会调查、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等。

  具体策略有:与校德育活动相结合,积极创设作业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倾听生活、思考生活,促成学生沉浸式的参与体验。

篇九:双减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探究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方便政策迅速铺开。基于双减政策的要求,在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兼顾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基础等多方面,合理的设置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作业,值得每一位教师深入思考。

  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作业设计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知识点的重复操练以及书面作业的形式,设计不合理,学生合作以及创新的机会比较少。具体而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当前作业布置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传统机械式的抄写作业限制着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对学生学习知识起到了反向的作用。这门课程其实与实际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如果单纯用抄写记忆的方式,会让学生缺乏对这门课程的深入思考,使得所布置的作业过于的理论化,不利于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长此以往造成学生丧失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基于这种双减政策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在上课过程当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这是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以往的作业设计方法进行合理的布置,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完成作业,实现快乐减负,进一步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就是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深入思考作业的布置形式,为学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也可以成立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通过合作完成作业,以一种全新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参与热

  情。

  小学道德和法治实践性作业评价提倡多元开放,因此,小学道德和法治实践性作业评价方式应多样化,教师应该重视评价主体的多样性。评价的内容要以多层面、发展性评价为重点,确保评价的客观、公正、全面,提高评价的实效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感受这门课程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第一,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学生自己对作业的反思,也是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过程。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们要重新回顾自己完成实践作业的全过程,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反思完成情况,在自我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评价的客观性,不仅能发现自己的优点,还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二是可以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可以改善学生自我评价的片面性,在评价过程中注意学生评价的公正性,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眼光发现别人的优秀之处,同时也要给出适当的建议,互相学习,弥补利弊。第三,可以邀请家长参加评价过程。家长参与实践作业的评价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家长也可以参与子女的成长,同时有效地促进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在家长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家长对孩子给予更多精神层面的支持,更多的是对孩子实践过程的肯定。第四,教师评价。教师的评价要全面,评价内容要多层面,要注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结果等进行全面的发展性评价和激励。以此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实践的兴趣,同时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发

  展。

  道德和法治作业并不是单独存在于学科体系中,以往老师布置作业也形式单一,主要以背诵为主,因此学生们对道德和法治这一科目感到乏味。在这种固有模式的束缚下,学生的知识面非常狭窄,缺乏实践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将道德和法治这一学科整合到其他学科的作业中,加强学科间的融合。只有将学科之间的信息联系起來,才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构建详细的知识框架。由于道德和法治课程本身比较枯燥,作业形式单一,学生对本学科兴趣不足。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扩大作业的形式,使其具有生动有趣的特征,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布置阅读型作业,包括阅读教材和阅读课外书籍。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学习维度。为了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布置合作探究型作业。教师充分挖掘社会现实,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正的经验,还可以参与实践型作业。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教师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改革,还要关注社会的价值观,在作业设计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不断优化作业形式,用新的教育观指导作业设计,以此来全面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帮助学学生不断地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

  因此,在当下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但是即便如此,我国目前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仍是存在着课后作业质量低的问题。有趣的、合理性的课后作业布置,能够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去进行课后作业的练习,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其自身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因此,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布置,提升课后作业的有效性。因此,笔者将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究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后作业质量的策略,希望助力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作业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全社会也应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建设有足够的重视,以培养出高素质,高品德人才为目标。

  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优化设计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双减”工作迅速地全面铺开,对“以量变带动质变”的传统作业布置模式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便于有效解决传统应试教育存在的作业量大、作业形式单一等问题。基于“双减”政策要求,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设计是很有必要的,对实现高效课堂具有积极意义,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兼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基础等多个方面,合理地设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现已成为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重大难题,值得深入思考与探讨。

  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设计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各种知识点的重复操练、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占比不合理、学生合作及个性创新的机会较少等。具体而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当前的作业布置存在着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传统机械式抄写作业的方式限制着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得学生可能会用消极怠工的态度完成这些作业,对学生学习知识及提高能力起到了反向作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密切联系,教师单纯用抄写记忆的作业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课本内容,缺乏对作业设计的深入思考,使得所布置的作业过于偏向理论化,不利于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识,长此以往较易造成学生丧失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基于“双减”政策要求,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需要积极转变理念,变革以往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设计方法,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实现快乐减负、高效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

  结合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基本情况,“双减”政策下解决目前的作业设计问题刻不容缓,对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双减”政策下以生为本、以德树人、开放创新、拓展延伸的作业观,合理优化设计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其实际意义重大。联系“双减”政策实际要求,具体策略如下。

  “双减”政策对小学1-6年级作业设计提出具体要求,1、2年

  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3-6年级所布置的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切实做到整体把控作业的“量”,从而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在此政策要求下,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设计时需要明确作业总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设计原则,注重理论性作业与实践性作业的优化设计,改变以往机械式知识点抄写与背诵的作业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修養,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当尽量按照“双减”政策要求,面向不同年级合理把控作业时间,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设计的价值发挥至最大化。在讲解道德与法治教材时,低年级学生的作业可在课堂上完成,建议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课内材料阅读类作业;中高年级学生的理论性作业完成时间尽量掌握在30分钟内,设计知识阅读与材料整理类的作业,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与拓展。例如,在讲解与“孝敬父母”相关的内容时,课堂作业以阅读课本材料并记录交流、讨论心得为主,加深学生对相关名言警句的认识;课后作业以收集“卖身葬父”“黄香温席”“乌鸦反哺”等故事为主,加深学生对“孝顺父母、学会感恩”教学主题的理解,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阅读量。

  讲解知识是学生初步形成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初步条件,此时设计实践性较强的作业则有助于巩固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形成实践经验。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把握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的时间,用有限的时间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例如,在

  学习“我们的校园”这一教学主题的内容时,花费一堂课3/1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余下的时间则带领学生观察校园环境,拍摄校园的美丽风景,并与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合照,强化学生对校园环境的感悟体验,增强学生对校园生活的认知。鼓励爱好绘画的学生动手画出心目中的校园,布置动手绘画作业,并制作展示墙,以供学生欣赏、交流。待学生充分认识校园环境后,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花费一定时间向其他人介绍自己的校园生活,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帮助。

  “双减”政策要求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杜绝机械、无效、重复作业。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创新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发挥作业实现课程整体育人功能的特点,便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修养。

  借助信息技术,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实施展开创新思考,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选择,方便学生体会到更加新颖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学习“我的家”相关主题的内容时,教师事先调查学生的家庭情况,利用图文并茂、生活调查、自拟标语的形式,设置了多种课中作业,以便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通过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与文字信息,鼓励学生根据图文所阐述的家的内容,主动介绍自己家的情况;布置生活调查作业,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生活的小区的周边环境,并就垃圾分类、快递配送、餐馆分布等提出改进意见;播放有关家园环境建设的视频,鼓励学生自拟维护家园

  环境的标语,渗透“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此类极具新意的作业,便于收获更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双减”政策要求,为小学生设计案例列举、数据分析、课堂辩论等各类开放性作业,对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我家的好邻居”相关主题时,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深入思考作业形式,布置了课本创编形式的作业,为强化教学效果奠定良好基础。具体作业任务是以“你和你的邻居朋友的日常交流情况”为创作基础来设计课堂演绎脚本,成立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脚本创作任务,并在课堂现场排练演绎设计好的脚本情境,以全新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需要及时调整作业设计的观念,不断优化作业形式,注重作业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创新性与开放性相结合,以便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对学生提升自身道德与法治素养也具有积极作用。

篇十:双减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方案

  根据2022学年教务处召开的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政治备课组召开集体备课活动,制定相应的计划,积极开展“双减”服务工作,在教学质量提升、作业设计质量提高等方面拟订具体措施。具体安排如下:

  一、总体目标

  (一)检测课程教学效果

  通过对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观察学生作业过程中反映出的情感、态度、行为等,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定,判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体验和生成水平,及时、精准检测课程教学效果。

  (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通过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与实施,及时反馈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的现状、水平、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有效改进路径,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二、具体要求

  (一)控制作业总量

  针对学生特点布置个性化书面作业;每天政治学科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10分钟。

  (二)精选作业内容

  作业内容要符合学科课标要求,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

  .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主要有基础性作业和活动性、实践性作业。

  .基础性作业重在检测巩固基础知识,培养认知能力。每课时的基础性书面作业要保证能够在10分钟以内完成。

  .活动性实践性重在知情意行统一,培养实践能力。活动性实践性作业有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志愿者服务和项目化学习活动等主要形式。

  .要克服死记硬背和“机刷题”现象,作业的情境选择和创设要突出价值性、真实性、典型性、综合性,问题与任务创设要突出多元性、开放性、探究性、创新性。

  .不得选择整张试卷布置作业,要对试卷进行选编、改编或创编。

  .教师未做过的题,禁止给学生做,严禁出现错题、超标题、重复题。

  .布置作业严禁“一刀切”,建议将统一作业与个性化作业相结合。

  三、实施建议

  (一)课堂作业

  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适当安排作业量,课堂作业尽量在课堂内完成,尽量不占据学生课余时间。每课、每单元或每学期教学结束后可设计和实施综合性的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自定,主要以基础性的书面作业或口头作业为主。教师应当根据学段特点适当增强作业的开放性、探究性、创新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素养;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栏目创设作业内容等;教师应根据学生学情设计课堂作业梯度,作业的难度尽量兼顾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

  教师应对课堂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及时反,发挥作业及时检测和诊断的作用。

  (二)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探究性创新性,避免

  重复机械操练、死记硬背东拼西;秦可采取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作业等多种形式;课后作业难度不易过大,尽量让学生能在学校完成大部分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不同学情布置必做、选做等题目,探索不同的课后作业模式,落实分层作业和分层指导。课后书面作业要严控时间和难度。课后作业尽量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并与课堂作业有机联系,相互配合。要及时收集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并进行诊断。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