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青年和民族复兴论文5篇

青年和民族复兴论文5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5-13 13:10:32 点击: 推荐访问: 复兴 复兴中华 复兴之路第一第二集观后感

青年和民族复兴论文5篇

青年和民族复兴论文篇1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事业要发展,关键靠人才。坚持“引得进、育得好、用对点、留得住”为导向,充分激发人才活力、释放人才红利,着力打造一支热爱“三农”的专业化、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乡村健康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靶向引才,拓宽人才“引水渠”。“引凤还巢”重在“引”字,科学分析乡村优势、摸清村情实际、制定振兴路线,一村一张需求清单,一村一个引才方案,想方设法广开进贤之路,不拘一格降人才。探索“就地取才”新模式,激活“土专家”“田秀才”“新乡贤”的经验优势,培育种田大户、农场经营者、致富带头人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素养,引导成立乡村振兴互助组,聚集乡土力量,破解农业技术不高、发展不畅、信心不足的“中梗阻”。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采取项目引才、攻关引智、产业招引等多种形式,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交流机制,支持驻村干部、专家学者、科研人员投资兴业、智力入股,参与到壮大集体经济的第一线中来,真正打造一支具有乡土情怀、懂技术、善经营的人才队伍。

  精准育才,打造兴才“培育池”。有效识别人才能力、长短之处,科学制定任用、培养规划,避免千篇1律,方能人尽其才、百事俱举。激发才干源动力,委任专业对口、技能契合、能力胜任的事业、岗位,鼓励人才把论文写在田野里,在职称评审、职级晋升、升学创业上予以政策倾斜,搭建“事业交流论坛”,着力打造人才集聚共生共舞的基层大舞台。完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成立综合考评工作组,设置专业、岗位差异化考核指标,实施同类纵向考核,注重振兴实绩、成效对比、在岗时间、群众评价,肯定优势、发现不足,形成提升建议报告。差异化“赋能提升”,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分层次、分举措、分渠道,定期开展技能培训,鼓励人才在基层一线摸爬滚打、总结创新,擘画人有所长、人尽其用、人才辈出的振兴美景。

  服务留才,优化储才“水资源”。人才“留得住”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的,也是乡村持续繁荣的重要保证。各级部门和单位应树牢“人力资源”意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尊重劳动,大胆放权、放心、放手鼓励人才施展才干、创新创业。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建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破户籍、身份、学历等制约因素,为有情怀、想干事的能人志士提供政策解读、土地金融等支持政策,让人才融入“圈层”、进入“群体”,充分获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推动人才释放“虹吸效应”,聚焦新技术、新项目,优化战略部署规划、促成产业结构升级,加强人才与项目的双向对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激动振兴动能。同时,应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建立正向激励机制,选树振兴典型,让“能工巧匠”在广阔天地增长本领、大显身手。

青年和民族复兴论文篇2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这是一个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奋斗的无限光荣。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为了开新局谋新篇,为了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光荣,为了实现伟大复兴梦,乡村振兴这出戏需要从“心”出发,用“心”演绎。

  乡村振兴需要“砧上流金熔岁月,水中淬火注精神”的“匠人”心。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任务重,时间战线长,党员干部必须具备战略定力,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劈波斩浪,久久为功。如果说乡村振兴是一件艺术品,那么党员干部就是它的雕琢者。我们要学会总结脱贫攻坚的经验,发挥“钉钉子”精神,专注一个点,真正把心沉下去,因地制宜,以点带面,逐步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拉长一根线,乡村振兴持续时间长,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坚定执着,秉承“数十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用时间证明乡村振兴功成有我。

  乡村振兴需要“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责任”心。85岁高龄依旧奔走在抗疫一线的钟南山,为人类医学作出伟大贡献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这些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伟大业绩的人只因心怀“责任”,才能把劳累苦楚化为尘埃,湮于世俗。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的伟大事业,肯定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阻碍,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心怀“责任”,以舍我其谁的担当,越是激流险滩越向前的勇气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披荆斩棘。深入基层,走进人民心里,解民之所急,供民之所需,把乡村振兴当作自己的毕生事业,用汗水涵养一方水土,用奋斗造就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需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心。乡村振兴是一出好戏,舞台是乡村,观众是人民,党员干部演得好不好,关键还是要看人民的掌声热不热烈。因此,我们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厚植爱民情怀,发扬“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奋斗精神,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从人民中汲取乡村振兴前进力量。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疫情防控,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紧紧依靠人民夺取了一次次胜利。乡村振兴路上,党员干部要多为人民办实事、解难事,多与群众交心,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前进动力,用一颗赤诚“为民”心收获人民的口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行稳致远。

青年和民族复兴论文篇3

  乡村是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振兴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要解决“三农”问题最关键的是要准确把握土地与农民的关系,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是农民脱贫致富的“聚宝盆”。各级党组织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以“四步走”发展战略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助力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开阔。

  以人为本,助力乡村文化强起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各级党委、政府应将农村文化生活纳入到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去,纳入到财政支出预算中去,以解决农民看书、看报、看戏难等问题。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开办文化设施,兴办文化企业、组办民间剧团和组织个体电影放映队。同时,加强对文化设施、文化经费的管理和利用,保障资金切实用之于农村文化的发展。乡镇党委、村支部委员会要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组织开展村民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娱乐项目,通过建立村民休闲活动广场,为村民提供娱乐场所,竭尽所能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自媒体的发展普及,如今各种短视频应用软件在农村应用广泛,很多村民也开始用其记录生活的点滴,政府要加强对自媒体平台的监管力度,要发挥其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政治引领作用,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防止低俗、消极思想和风俗在网络平台传播蔓延。

  “农”“林”并重,助力乡村生态靓起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注重生态保护,同时兼顾生态建设,要坚持“农”“林”并重,使“耕地”与“林地”配比适宜,既要守住“耕地红线”,又要注重林地的培育和养护。要引导村民逐步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各乡镇党委要广泛动员村民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树立农民的主人翁意识,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领头雁”的作用,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全面推动人居环境整治迈上新台阶,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找准村子特色,打造家乡生态名片,努力使乡村生态靓起来。

  人才引领,助力乡村经济富起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探索新形势下乡村经济发展新模式。人才是乡村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各基层党组织要不遗余力广纳贤才,要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向基层回流,就要提升基层人才的待遇问题,积极培育乡村建设接班人,让走出家乡的有志青年反哺家乡建设。要对现有人才队伍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整合,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导向,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乡镇干部选拔机制,真正选出“敢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人才队伍,加大对人才的鼓励激励,为其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平台和充足的保障。乡镇党委和政府依托人才,因地制宜,不断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作物抗风险能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生产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与突破,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等多渠道带货促销,拓宽产品销路,助力乡村经济富起来。

  与时俱进,助力乡村风貌新起来。乡村的风貌不仅要做到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实现村容村貌整体改观,同时村民的精神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曾经贫瘠的土地如今成了致富的“金疙瘩”,曾经破败不堪的房屋变成了新式钢板房,村村通了柏油马路,大型机械挺进农田,实现农业耕作现代化;曾经的大水漫灌到如今的精准滴灌,大大缩短了劳动时间,提升劳动效率。村民的腰包鼓了,眉毛舒展了,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生活富足了,思想也更加前卫开放。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他们挺直腰杆,信心满满,昂首阔步,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的理念与方法,努力使乡村风貌新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年和民族复兴论文篇4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以下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指出,要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干部人才支持。

  这些年来,在脱贫攻坚战中,第一书记是我国实现消除绝对贫困这项艰巨任务的重要力量,对广大贫困地区的农村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党中央作出继续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的决定,让更多优秀党员干部去帮助脱贫村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定会为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和内生动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出更多积极力量。

  相比脱贫攻坚任务,乡村振兴的覆盖面更广,工作任务更重,农村党组织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助农增收……要想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一项项重点任务并不轻松,对于选派的第一书记的要求也必定会越来越高。那么,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广大农村地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第一书记呢?在笔者看来,第一书记的选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精准识别真正优秀且适合的优秀干部,才能将第一书记这支队伍选好选强。

  要有深厚的为民情怀。第一书记工作地点在农村,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为了农村发展和助农增收,大部分时间都要与广大农民朋友打交道,如果没有一种为民的情怀,很难成为群众心中的“合格书记”。因此,在选派第一书记时,必须严把思想关,通过开展谈心谈话、日常观察、询问服务对象等方式,用“火眼金睛”甄别出那些不愿待在农村、不愿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以及少数仅仅想“混”工作经历的思想动机不纯者,从源头上将这些人挡在第一书记队伍之外。对于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且愿意到农村地区为群众干实事的党员干部,各地选派单位要积极进行培养和引导,为脱贫村、乡村振兴重点村和其他类型村输送更多坚实力量。新选派的第一书记到任后,要尽快融入到各项工作当中,深入群众家中,深入田间地头,多与农民群众交心谈心,早日熟悉村上的大小事务,帮助村民解决更多生产生活上的困难,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农村发展和实现农民富裕,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中不断磨练,不断成长。

  要有过硬的工作能力。不管是农村党组织战斗力的提升,还是本地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或者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一项项摆在眼前的“硬骨头”,如果所选派的第一书记没有真本事,在工作中遇到难事不知道也不愿意思考如何去解决,那么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目标就只会是一句空谈。因此,各地在选派中,务必要将选派对象的工作能力放在重要位置,重点从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中选派一批业务能力突出的优秀干部和年轻干部,也可以将那些为民服务激情不减,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退二线”领导干部作为选派对象,让他们继续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余热。不同类型的村对于第一书记的能力要求都有所不同,各地在开展选派工作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全面掌握拟选派人选的工作经历、所学专业、技能特长等方面内容,再根据不同村不同需求对他们进行更加科学的分派,让不同能力水平的人在最适合他们的那片天地里成长锻炼、真抓实干,在带领群众走向致富增收的道路上发挥出属于自己的最大效能。

  要有向前的创新精神。“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农村地区要向好向前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朝着实现乡村振兴稳步前行。第一书记到了村上后,如果事事按部就班,有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懈怠思想,仅仅机械地去完成村上的日常事务,不思考该如何发展村上的特色产业,不主动作为,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就难以干出成绩,难以令群众满意。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对于第一书记而言,一定要拿出干劲和闯劲,积极思考村上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向,主动发现更多助农增收的方式方法,勇于探索电商平台等新兴销售模式,在不断摸索和创新中让村庄走出传统发展模式制约,走出产品销售困境,努力朝着特色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方向发展,打造出属于本地本村的优势特色品牌,为当地农民群众带来更多增收机会,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流向农村地区,在谋出路、谋创新、谋发展的过程中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想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这一宏伟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继续向农村地区选派第一书记,正是这段长远征程中的一项重大决策。坚持将第一书记选好选新出强,让他们成为带领党组织建强的“头羊”,农民致富增收的好帮手,特色产业发展的好专家,才能不断绘出一幅幅农村地区的崭新画卷,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上新台阶。

青年和民族复兴论文篇5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人才是关键。如何抓住乡村振兴“牛鼻子”决定了我们能建设什么样的乡村,而人才振兴中的人才够不够“土”则决定了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深度。我们要坚持发现、引进和培养“土”型人才,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人才“活水”,乡村振兴的实现才会指日可待。

  人才要首先成为“土”。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里的土,指的是地基,盖好乡村振兴这栋大楼,地基为先且为重。地基打得越深,楼才越稳,所以人才储备要够、要实,要有真本领。既然要多累土,多夯土,避免水土流失则是保障地基牢固的着重点,所以我们应该为人才提供更好的条件和发展空间,要用感情留人,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大力支持和保护回乡创业的各类人才,引导投身家乡建设,以人才的吸引集聚强化乡村振兴支撑力,增添原动力。

  人才要学会用“土”办法。这里的土办法指建设中要积极适应当地乡情,遵从百姓意见,因地制宜。切不可好高骛远,不经论证而简单复制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苏轼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长堤,历经后世演变而形成“苏堤”,成为史上佳话,这是利用“土”办法治理当地的典型例子。在行动的形式上,人才也应注重“贴地飞行”,不能脱离环境而“特立独行”,要用基层愿意接受的方式,助力基层事业的发展。

  人才要以“土”作则。作为乡村中的高知分子,切不可抱高人一等的态度,摆架子,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发扬积极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去发现乡村的美,去融入到这片高天厚土之中。要积极与环境互动,在交流中与父老乡亲、山水草木建立感情。同时,我们应结合培养要求,制定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乡土人才外出学习,通过实地考察、经验交流来开拓眼界,提升能力素质,让乡土人才在农村土地释放自己最大力量。

  人才振兴打“地基”,“万丈高楼”平地起,人才越“土”,则乡村越“兴”,我们要坚持乡村人才的“土”原则,树牢正确的人才观,让乡土人才“破土”而出,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