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疫情防控 >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分析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分析

来源:疫情防控 时间:2022-11-05 19:10:05 点击: 推荐访问: 分析 分析仪 分析会

摘 要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直接关系着国民的生活品质及国家经济的增长。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许多病虫害问题,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及品质。而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又存在或多或少的技术问题,主要体现在化学防治时,农药品种和使用剂量不规范,给土壤环境造成了污染,以及农药残留对农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基于此,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研究,以提高我国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民增收。

关键词 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绿色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7.007

水稻病虫害防治一直是水稻种植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水稻病虫害防治水平及工作质量直接关系着当年的粮食产量,影响着农业总产值。此前,为了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许多种植人员在没有科学依据的情况下,盲目增加农药的使用剂量,造成了严重的农药残留问题。农药残留到土壤中,会影响到土壤的原始机能,让土壤pH出现变化,导致土壤盐碱化。为了保护农耕用地的土壤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农业农村部提出了相应的绿色发展方针。绿色发展方针中指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遵循绿色环保的原则,科学规范使用农药,通过综合防治的方式减少化学防治的应用,以达到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1]。

1 水稻病虫害的种类及发生规律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影响水稻生长的病虫害种类较多,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等虫害,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水稻霜霉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等病害都是我国水稻种植地区常见的病虫害。这些病虫害问题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一些病虫害灾情严重的地区,粮食减产量可高达30%左右。因此,详细介绍水稻种植中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发生规律,以便于对其进行有效防治。

1.1 水稻常见虫害

水稻螟是为害水稻生长极为严重的害虫种类,常见的有稻纵卷叶螟及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又被称为苞叶虫或刮青虫,其幼虫会将水稻的叶片缠卷成纵苞,躲避在纵苞之中啃食叶片的上表面及其中叶肉,最终只留下一层纵苞外壳。稻纵卷叶螟在不同地区可发生1~5代不等,北方地区多为2~3代,南方地区为4~5代。由于各世代幼虫均会对水稻产生为害,因而水稻苗期、分蘖期、孕穗期、乳熟期都会受到严重影响,阻碍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及开花结实,严重降低了水稻的产量及品质。二化螟同样是严重为害农作物的害虫,许多农作物都可以作为其幼虫的食物,不仅会影响水稻的生长,也会影响玉米、高粱等作物的生长,这也造成了二化螟传播能力较强,不容易根治的问题。通常水稻螟的发生是由于土壤中残留越冬虫卵或周边区域水稻螟成虫迁移所致,其高发期为每年的8月中旬到9月中旬[2]。

稻飞虱也是水稻种植中的常见害虫,根据其品种不同,可分为灰飞虱、白背飞虱以及褐飞虱等。每年稻飞虱可繁殖5代,每代稻飞虱若虫都会刺吸水稻植株内的汁液,在这一过程中,就有可能携带一些水稻疾病的病原菌。因此,稻飞虱对水稻的为害在于其是多种水稻疾病的诱发因素,治理水稻病害,首先需要根治稻飞虱这种虫害。稻飞虱的高发季节为每年6月初至7月末。

1.2 水稻常见病害

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是全国各地水稻种植中都会遇见的病害。其中,稻瘟病的致死率较高,不能及时发现稻瘟的发生并立刻进行防治,病害规模会迅速扩大,并造成水稻幼苗大范围死亡。稻瘟病是由稻梨孢真菌引起的,其高发季节为每年的8月末至9月中旬,该时间段正是气温较高、降雨量较大、环境湿度较高的季节,所以十分适合真菌滋生。水稻纹枯病也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水稻疾病,其通常发生在水稻分蘖期,种植人员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其发展,到了孕穗期,就会对水稻的抽穗造成严重影响,进而严重降低水稻的产量。水稻纹枯病的传播和生长环境与稻瘟病相似,都是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环境下大量滋生的真菌类水稻病害。

2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1 科学应用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目前水稻种植中的常见病虫害防治方式,当发现病虫害时,通过化学防治能够控制病情规模的扩大。因此,在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中,不能忽视化学防治这一常规手段。但是,为减少化学药剂产生的不良影响,应对化学防治加以规范,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的方式,为种植人员普及科学的化学防治知识,使其能够根据病害种类,选择具针对性的农药。在实施化学防治时,应该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在每年病虫害的高发期做好田间巡视,及时发现病害并进行施药,也可以通过前期预防来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2.2 规范应用农业防治

在化学防治的基础上,还应该提升种植作业的规范性,通过优选稻种、土地深耕的方式,提升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通过深耕的方式,可以将藏于土壤中的虫卵、真菌暴露出来,通过充足的日晒减少种植区域潛在的病虫害风险。采用水旱轮作的方式可以防止水稻病虫害反复产生,减少病虫害的产生源头[3]。

2.3 引入生物防治手段

针对水稻螟及稻飞虱的防治,可以在田间引入这些害虫的天敌,让害虫天敌完成对害虫的捕杀,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当地的虫害规模,同时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平衡。以水稻螟为例,在水稻田间引入13万~15万只/hm2的赤眼蜂,可有效捕杀稻螟类害虫。赤眼蜂主要通过寄生的方式捕杀稻螟类害虫,捕杀效率高达60%。另外,使用鸭稻共作种养模式也有利于通过禽类捕杀害虫,在水稻插秧8~10 d后,在稻田内放养一定数量的雏鸭,可以让雏鸭自行觅食田间的害虫,对控制虫害规模有较好作用。雏鸭的投放数量应该控制在150只/hm2左右,不宜过高。通过鸭稻共作种养模式的应用,不仅可以达到控制虫害规模的目的,鸭子排泄物也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为水稻提供一定的养分,减少化肥的使用。鸭子成年后,还可以将鸭子集中检疫并收购,可以为种植户创造一定的附加经济收入。

2.4 采用物理防治手段

有一些虫害和杂草草籽是随灌溉用水被带入到种植区域内的,因此,种植人员在防治病虫害的工作中,应该做好相应的物理防治措施。对灌溉用水渠的入水口加设过滤网,比如福寿螺就是一种对水稻为害较大的螺类生物,常随水体进入种植区域并泛滥成灾,通过入水口的过滤网可以有效减少福寿螺的基数,进而降低后续的治理难度。水稻螟、稻飞虱的成虫均有趋光的特性,可以在水稻种植区架设杀虫灯对其进行防治,杀虫灯悬挂高度为2 m,布置数量为每667 m2 2~3台,可以有效捕杀水稻螟及稻飞虱成虫,进而有效减少害虫的繁殖数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开展综合式的病虫害绿色防控,可以在有效治理病虫害的基础上,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剂量,进而保护种植区域的土壤环境。种植人员在进行病虫害防治前,应该根据当地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及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手段。在病虫害的高发时节,要提前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保证达到较高的病虫害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俊喜,王凯,李红阳,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方法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9):166-168.

[2] 李树生.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其推广应用[J].江西农业,2019(10):137.

[3] 莫进雄.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融合示范推广[J].农业与技术,2019,39(8):107-108.

(责任编辑:刘昀)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