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初中数学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试验效果与统计分析

初中数学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试验效果与统计分析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0-20 10:20:04 点击: 推荐访问: 初中 初中《骆驼祥子》600字读后感 初中下雪运动日记

摘 要:教师教育一体化是指从整体上全程规划、设计和实施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培训。采取文献研究、行动研究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试验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效果分析,说明所建立的教师教育一体化理论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初步达到了预期目标。

关键词:数学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试验;效果;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4.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6)12-0123-02

教师教育一体化是指从整体上全程规划、设计和实施基础教育各个层次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主要包括三层意思:(1)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在职提高的一体化,即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以及教师自主研究探索的一体化,把教师教育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2)中小学教师教育的一体化,把中小学教师的培养视为高等教育中不同的学科专业,中小学教师教育都由大学承担;(3)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一体化,即建立实施教师教育的高等院校与中小学的伙伴关系。我们进行了八年的初中数学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效果分析,说明所建立的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初步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初中数学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的目的、目标、研究思路和方法、实施方案

1.研究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校级试验,检验该“一体化”教育模式在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数学素质、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实际效果;总结实施一体化的教育经验得失,为我校数学专业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为兄弟院校的数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推动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

2.研究目标

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初中数学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教育结构体系,探索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一体化教育理论和模式,构建高效统一的初中数学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推动本地区、本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数学教师教育的发展。

3.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加强初中数学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相互衔接与融合,扭转以往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中相对封闭、定向、独立的局面,构建高效统一的教师教育体系;加强初中数学教师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和建没的研究,开发融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针对性为一体的培养培训教材。研究的方法是:采取文献研究、行动研究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制订试验内容、计划和实施方案;其次确定若干研究对象,按照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分组;第三,采取走访、听课、个人汇报、座谈、领导和同行评议、调查问卷、社会反馈等形式,获得研究对象的综合素质加权分值,以此数据进行试验效果统计分析和效果分析;第四,修正和完善试验方案。

4.实施方案

(1)深入用人单位,了解中学教师所需,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训)“菜单”;(2)设立教师专项进修专项基金,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重点高校进行学位(硕、博)进修,或学术研究、专业学习以及做访问学者,建立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双师型”师资培训队伍;(3)加强初中数学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衔接与融合,着力避免职前职后教育内容重复、脱节等现象;(4)按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改革和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5)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顺应国际教育大变革态势;(6)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进行课件开发、多媒体教学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促进基础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二、职前、职后新旧培养培训方案及比较分析

1.新旧职前培养方案及比较分析

(1)旧职前培养方案

1)专业基础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高等几何、普通物理;2)公共必修课程: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哲学、体育、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数学教法、计算机应用基础;3)教育实习。新职前培养方案:1)专业基础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普通物理、离散数学;2)专业必选课(特色课程):竞赛数学、数学史、基本图形分析法、初等数论;3)教育科学知识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初中数学教法、初等数学专题研究、电化教学与课件制作、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口语、书法;4)公共必修课程: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哲学、思想品德、法律基础、邓小平理论、健康教育、体育;5)选修课程:学校每学期开设七门以上选修课程,供在校学生选学,如现代西方文学、国际关系、公共礼仪与人际交往、科技发展史、中学生心理:卫生、生活中的化学等:6)教育实践;7)教育实习。

(2)新旧职前培养方案比较分析

培养方案按照中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必需和够用为度的原则,对专业课进行了调整,去掉了原来开设的复变函数、高等几何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把常微分方程并人数学分析课程中,增加了专业(必修)特色课程,这些特色课程与中学数学教学实际结合较紧,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深层理解,有助于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水平,从而缩短其从教适应期。在教育科学知识课程、公共必修课程设置上也增加了部分课程,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他们在教学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应用法律、心理健康知识对青少年进行全面教育的能力。增加了教育实践环节,着重强调“三字一话”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从学生入校起,安排教师专门负责。通过课前十分钟演讲、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三字一话”水平。从第四学期开始,将学生分组试讲,每小组都由专职教师辅导,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教案,进行试讲。通过试讲,锻炼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毕业后很快就能胜任中学数学教学。教育实习,由旧培养方案的一个半月增加到一学期,给了学生更多的登台讲课、辅导和见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完整地了解一个学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更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践表明,新职前培养方案,针对中学教师的实际需要,实用性强,胜任教学快,克服了旧职前培养方案中与中学实际脱节、后劲不足、知以和技能不全面等弊端。

2.职后新旧培训方案及比较分析

(1)旧培训方案

利用暑假集中培训,开设的课程有教育学心理学专题讲座、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与教材分析、数学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基本图形分析法简介、数学史、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学。新培训方案:采取定期(寒、暑假)继续教育和不定期双休日培训两种方式。1)定期(寒、暑假)继续教育:毕业后一年参加第一次培训,以后每两年参加一次培训,学员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参加每年的培训。第一次培训课程: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与教材分析、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学、中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研究、数学史。第二次培训课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数

学课件制作。第三次培训课程:新课程教学法、数学新课程案例分析、现代教育理念、中学数学教研论文写作讲座、数学课件制作提高。2)不定期双休日培训。

(2)新旧职后培训方案比较分析

按照职后培训要加强与职前互补、融合的原则制订的新培训方案,在培养方式、培训内容上较旧方案有很大不同。新方案的制订采取调查走访、信息反馈的方式,全面了解初中在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由被培训者列出培训“菜单”,提出培训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精心制订培训计划、设置培训课程,注重先进性和科学性,体现针对性,突出实用性,急在职教师之所需。综观新方案的课程设置,紧密结合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帮助中学数学教师解决观念上、课堂教学设计上、教材处理上、教育教学评价上遇到的新问题。在培训方式上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有助于及时解决在职教师所面临的困难,争取教育的最大效益。

三、“一体化”教育研究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1.试验对象的选取

1)试验组:试验组对象是我校数学专业2000——2002届实施一体化教育的毕业生,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中随机抽取40人。我们在抽样时考虑到落后与发达地区、农村与城市、山区与平原地区的中小学,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2)对照组:对照组对象是未参加过我校实施的数学专业一体化教育职后培训的近几届毕业生及同类院校毕业的在职初中数学教师,同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确定40人。

2.实验数据检测过程及方法

为全面获取“一体化”教育研究所需数据和相关信息,对两组研究对象采取领导和同行评议、走访调研、听课、个人汇报、座谈、问卷调查、教育教学和科研获奖等方法和途径,按照制定的“初中数学教师政治思想和教育理念素质检测指标体系”及“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质检测指标体系”,得到可靠有效的数据资料。

数据检测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检测时间是2003年8月,试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对象的检测数据是对各研究对象在校培养期问的各科成绩、教育实习成绩、获奖等进行综合评定而得到的,它全面反映了一体化教育前两组研究对象的综合素质水平。第二次检测时间是2004年8月,检测数据是根据各研究对象在职单位领导、师生评议,听各研究对象的讲课,以及通过座谈、问卷测试和参照工作业绩等途径获得的综合成绩,它全面反映了一体化教育后两组研究对象的综合素质水平。这两组数据全面反映了两组研究对象综合素质水平变化的情况。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前后两次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经过对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我们得知:(1)试验组在基础素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三项指标上差异均极其显著,P<0.0(2);对照组在基础素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三项指标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

统计分析结果说明:经过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试验组对象在基础素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三项指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对象的平均水平,初中数学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试验效果显著。

收稿日期:2006-05-15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程子课题(FIBO30837);河南省教育厅课程教学改革项目(C2803)

作者简介:司清亮(1966-),男,河南温县人,副教授,从事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责任编辑:东升]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