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0-20 16:00:05 点击: 推荐访问: 学法 学法心得体会 学法心得体会500字

摘 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综合分析能力。本文从问题导学法实施过程以及问题导学法实施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为教师地理课堂教育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参考性见解。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导学;应用

以问题为核心的问题导学法,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问题创设能力为着重点,旨在实现学生综合认知水平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其主要表现为教师通过在教学中插入问题以创设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课题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和探究价值的问题,可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解决,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知识深入思考,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以升华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建构。高中地理教材中很多知识内容都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通过以学生生活周边熟悉的地理事物设计地理问题,创设地理情境引导学生问题探究,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会更容易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一、 地理教学中问题导学的实现过程

在地理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的教学过程并非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的实现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地理问题

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地理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便于为教师进行下一步的地理问题的呈现和引导学生做地理探究创造条件。该环节的设置需要做到:首先,问题创设要言简意赅,问题阐述清晰明了,紧扣教学内容;其次,创设的地理问题要新颖而有启发性、关注时事与热点地理问题以诱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再者,要尽量将高中地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实践中的地理相结合,如此以更显教学知识形象具体、生动鲜明,从而浅显易懂,便于学生领略要旨。

(二)呈现地理问题

呈现地理问题最好选择学生所熟悉的乡土地理环境、所关注的现实生活问题以及存在或发生在学生周边的地理事件来呈现,如此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富有感染力,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此外,要充分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认知能力差异及认知规律来拟定呈现课题问题的难度;呈现的地理问题既包括教材内容所拟定的问题,也包括教材之外并与教材内容存在密切关联的现实地理问题。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中,学习如何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可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特征与社会经济的特征,当地的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及其分布特征,当地地形地势特点、水资源状况与自然灾害等,随教学进程深入逐一提出问题,并引导解决。

(三)探究地理问题

探究地理问题的过程是最能体现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分析与综合能力,地理知识基础储备程度与知识运用能力的环节,是要求学生能在教师适当思路指引下,自主地完成对教师所呈现的地理问题解答的过程。固然,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不时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自己无法独立思考解答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必要时给予学生及时而正确的引导,以保证地理问题探究活动即问题解答的过程能顺利进行。如:分析哪些因素在本地区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认识并总结当地农业区位条件,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优势,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措施。在此基础上再对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做综合分析。此环节目标旨在使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地理科学思维及地理应用能力,形成独立探究、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四)问题反馈调控

问题反馈是教师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自己的学习认识,各抒己见,表述自己的想法与见解。教师通过对学生独立探究获得的对地理问题的解答以及想法见解做相应的评价和验证。调控探究活动以避免课堂探究讨论偏离主线。

(五)培养能力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问题探究,自主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例如:设置家乡立体农业可行性探究的课后主题探究活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二、 地理教学問题导学法教学案例

(一)呈现问题:

成都平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平原内部地势平坦,水域遍布,河网纵横,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水稻是成都平原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结合水稻分布特征,成都地形地势特点、水资源状况与自然灾害等分析成都平原水稻种植业的形成条件。

(二)探究问题:

分析哪些因素在本地区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结合地区自然地理特征与社会经济的特征分析水稻种植业区位因素。

(三)反馈问题:

根据问题探究结果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在本堂课学习中的想法与见解。

(四)培养能力:

布置家乡立体农业可行性探究的课后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此外,问题导学法在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还体现在:相较于传统按部就班模式的教学方法,其突出的优势在于,当教学中出现知识点逻辑性、关联性较薄弱,概念较抽象模糊时,采用问题教法有利于从最本质的层面深入学科知识,挖掘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打破学生思维上的壁垒,以激发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地理教学中问题导学法实施的要求

总的来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是适应新课程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的,但每一种教学方法的顺利实施都是受其要求条件的约束的。因此教师需清晰地认识到,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对教师自身,对学生、对课堂条件等都有怎样的要求。

问题导学的实施从教师角度来看:一是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把握精确,二则要求教师具备创新精神,能灵活运用教材知识内容与时事新闻、趣闻、热点及新知,善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新颖而切合教学需要的导学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积累新知,勇于创新与实践,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提高自身教学素养。

从学生角度来看:首先,学生要做到更准确地把握、理解以及探究和回答教师呈现的地理问题,亦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必要的资料材料的支持;其次,学生在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的解答时会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与分析问题,并且其作答结果可能会偏离课题。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养成知识归纳整理的好习惯,课前提供资料资源参考范围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另一方面,教师需控制问题难度,以保证正常的上课时间,确保课堂顺利进行,个别在课堂中提出却无法及时解决的问题,教师可灵活变通,将课堂提问转化为课后思考题。这样既节约了教学时间,也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自主思维的空间。

此外,在实际教学中问题导学法作为学导式教学法之一,并非是一个孤立的导学法,也非唯一的导学法,也不应以一种导学法用于所有教学中。有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将问题导学法与其他方法(如:图导法、纲导法等)交叉运用,从而更好地发挥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以更好地体现问题导学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作用,实现地理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单莉.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郭慧中.高中地理“问题导引”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3]李素贞.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学周刊,2016,(20):99-100.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