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旨在培养英才的印度“新星学校”制度

旨在培养英才的印度“新星学校”制度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0-21 19:30:11 点击: 推荐访问: 印度 培养 培养优秀年轻干部调研报告

实现教育公平是国际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促进教育公平是各国政府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但教育公平的最终实现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实现需要经过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对于人口众多、经济和社会基础相对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有效地兼顾教育公平和效率更是一个难题。本文结合我们于2008年4月对印度“新星学校”教育制度开展的实地考察,对于上述问题进行介绍,希望藉此对我国在关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同时有效推进教育公平提供借鉴。

一、新星学校制度的发展

印度的标准化示范学校设想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的设想是在印度的学校中选择一定比例的学校,把它们建设成为教育示范机构(Pace-setter institutions),旨在保证各地区所有学生均等地享有就学机会和优质的学校教育。然而,这个设想当时由于受到经费、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的限制,没有得到切实的实施。

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甘地政府“教育为民、教育为国”的倡导下,该计划又重新得到了重视。1986年颁布的《国家教育政策》中明确提出,要在印度境内的每个区域都建立一所免费的寄宿制示范中学,通过此方法消除不平等,向尚未得到教育机会的儿童平等地提供教育机会;同时,选拔优异人才,提升国家整体教育水平,促进民族融合。该计划于1986年正式实施,随后正式命名为“新星学校计划”。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该计划已经覆盖了印度全境的34个地区,学校数量也增加至500多所。制度日趋完善。截至2005年3月31日,该计划已经建设学校551所,年平均录取学生2万余人,已经发展成为印度普通中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施理念

印度政府实施“新星学校”计划的核心理念是:确保公平、促进优异。具体的原则和目标如下。

第一,确保学生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第二,全面贯彻国家新课程大纲,提供高质量现代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价值观教育、环境教育和体育教育),鼓励学术优异和创新。

第三,面向广大农村地区资优儿童,选拔和培养天才学生,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和民族创造力。

第四,面向区域内所有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传播先进教育思想与优秀的管理和教学经验,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提升所在地区整体教育质量。

第五,通过教育促进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复兴。

三、制度设计

对象:项目平等地面向印度境内所有6-12年级(11-17岁)① 农村地区的儿童招收学生。只要是完整地接受过印度政府承认的初小教育的农村儿童均可以申请参加该项目。

学校类型:为寄宿制学校。涵盖6年级到12年级。一般来说,每个年级开设两个班,一个班至多招收40名学生。

管理:“新星学校”由印度国家人力资源发展部中等教育司下属的独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分设中央、邦和地区管理委员会,将全国分为8个行政大区,实行三级管理体制。

选拔与录取:新星学校采取严格的标准化考试录取制度。考试采取多语种形式进行,少数民族地区或非英语语言地区的学生可以平等地进行测试。考试合格者根据一定比例按照成绩排名先后录取。

经费:学生的各项费用均由中央政府全额资助,如学费、住宿费、书本费、杂费、校服购置费及学生回家休假的陆路交通费等。对于女性残疾学生和特困生等,学校还给予特殊经费帮助(见表1)。

每年,印度政府拨出专款支持该计划的运行,而且项目经费投入呈逐年递增趋势。

硬件设施:新星学校多在城乡接合部修建校舍。所有项目学校实行标准化建设,统一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一般来说,包括一栋教学主楼(含14个教室、3个实验室、1个计算机室、一个图书室、校长办公室及教师办公室)、学生宿舍楼、厨房和餐厅、操场、球场、教职工宿舍楼等。所有工程费用由中央政府支付,地方政府则免收校舍土地租用费。

课程与教学:以国家新课程大纲为标准,开设人文、科学、商贸和职业教育四大板块的核心课程。学校同时还为学生开设体育、瑜伽、历史与文化、艺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丰富多样的课程及教学活动。

道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语言教育是新星学校课程的重要特色。

道德教育:新星学校特别强调对学生的基本价值观教育,并坚定不移地将价值观教育融入各学科领域以及所有的教育活动中。学校除了将德育的内容编入语文、历史、公民、地理、艺术、伦理、经济等各种学科教材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更是通过故事法、游戏课、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德育。

信息技术教育:政府除了拨专款为所有新星学校配备了齐全的软硬件设施,还斥资开设了新星学校网络平台,为所有师生提供免费的网络教学资源。新星学校不仅全面贯彻了印度《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指南和大纲》,还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特点,灵活地将IT领域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教育融入自己的课程。

语言教育:印度一贯以文化的多元性和语言的多样性而著称于世。为了更好地继承博大精深的地方语言文化、保护印度历史文化遗产和文化多样性;同时,培养具有高水平国际交流能力的新型人才,新星学校一直致力于发展具有其学校特色的“三语教学模式”(Three-Language Formula)。

该模式对各语种教学的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都有明确要求(见表2)。

1.小学阶段:主要是开设母语/地方语言教育。课时量必须占到总课时的25%。

2.初中阶段:开设三门语言课作为必修课:在非印地语地区,开设母语/地方语、初级/高级印地语和初级/高级英语。在印地语地区,开设母语/印地语、英语和现代印度语。语言课程约每周8小时。

3.高中阶段:开设现代印度语、现代外语或古典语中任意两门语言课作为必修课。同时开设第三门语言课作为选修课。

此外,新星学校的“三语教学模式”还规定,9年级以上各年级的数学及其他各科学学科必须采取英语授课,人文学科采用现代印地语授课。

师资队伍:新星学校对教师的聘用有严格的规定。学校要求教师除具有国家教师资格证书外,还必须具有某学科硕士以上学历。学校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教师。报名教师除进行笔试考核外,还必须经过面试审定,最终录用。

教师除了负责根据教学大纲进行课堂教学外,还负责组织各种教辅活动。同时,教师必须有能力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学科辅导、生涯规划咨询和社区服务指导。政府规定学校师生比约为1∶20。

四、成 效

1985-1986学年新星学校计划启动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校数量已经由最初的2所增加到551所(截至2006年3月31日,见图1),项目覆盖的地区也从1985年的2个地区增加至34个地区(截至2006年3月31日)。目前,印度全国每年约有3万名学生进入新星学校学习。截至2005年底,约有20多万名学生先后被录取并在这些学校接受教育(见图2)。

新星学校的学生在印度政府各项统一考试测评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通过率更是明显高于国家平均水平、其他公立中学甚至私立学校(见图3)。

此外,新星学校还培养出了一大批优异的学科拔尖人才,在印度国内外的各项学术竞赛和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如印度国家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印度企业管理学院(IIMA)竞赛金牌、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竞赛一等奖、印度人力资源开发部优秀学生奖、印度信息技术与联络部计算机教育优秀奖等。学生中绝大部分在毕业后都进入印度的知名的学府或赴海外进行深造,学成后在印度各领域发挥着骨干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自建校以来,在新星学校就读的儿童中,77%的儿童来自落后的农村地区,74%来自年收入不足4.8万卢比的特困家庭,40%以上的儿童父母均为文盲。而新星学校的创办为这些弱势群体儿童带来了教育的机会,带来了脱贫致富、显露潜质的平台。很多人把新星学校称作“希望的学校”,热情地赞扬新星学校是广大的弱势群体家庭脱贫的“通行证”。其高质量的教学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五、新星学校制度的突出特色

我们在考察过程中了解到,印度在设计新星学校制度过程中,学习和借鉴了中国的重点中学制度,但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充分结合了印度本国的国情,有了创造性的发展。

1.注重规模效益,最大限度保证均等教育机会

新星学校制度确立于1986年,最初只在2个地区建立了2所学校。但随着制度的发展,在短短的20年里,新星学校已经覆盖了印度全境除沙漠、山区及无人居住区外90%以上的地域,学校数量也迅速增长到现在的近600所,能够充分满足适龄儿童,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儿童的就学需求,较好地解决了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儿童受教育机会不均衡的问题,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教育公平。

2.注重效率,择优录取

为了确保生源质量,新星学校制度施行严格的考试及选拔程序。具有项目申报资格的儿童必须参加每年2月份在印度全国进行的统一录取考试。考试由印度人力资源发展部的中等教育司负责设置。时长2个小时。内容主要分心理能力、语言能力和数学能力测试三个部分,其中心理能力测试占60%,语言占20%,数学占20%。考试合格者按照一定比例(约为2%)严格依据成绩排名进行录取。

3.明确教育对象,关注弱势群体

印度人口众多,超过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儿童占了同龄人的大多数。然而,大部分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农村儿童根本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印度政府认为,农村儿童受教育机会的缺失会直接导致国家损失一大批潜在的精英人才。为此,建立新星学校制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确保教育公平,着重满足广大农村地区、落后地区儿童和弱势群体儿童的平等受教育机会。制度明确规定,学校招生主要面向农村地区学生。农村地区儿童必须占到录取学生总量的75%以上。

此外,为了达到录取比例的均衡,保护弱势群体的平等教育权利,政府还规定,在录取的学生中女童必须占到33%。同时,还必须有3%的名额预留给残疾儿童、固定比例的名额留给不同种姓家族②及少数民族(见表3)。

4.把握尺度,确保公平

在新星学校制度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将“公平”、“平等”和“全纳”作为追求目标和实施准则。从其招考和录取的过程来说,新星学校每年的录取考试在印度各地均设有考点,符合资格的儿童均可免费报名参加。考试全部为客观题且内容中立,决不涉及宗教和阶级问题。为照顾各地考生语言背景多样化的需求,试题还分别有英语、现代印地语、各地方语言等共20个语种版本。此外,录取在按照笔试成绩排序优先录取的基础上,对农村学生、女童、残疾儿童和表列种姓等弱势群体学生保留较大比例的名额,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弱势群体学生的平等教育权利,促进了教育公平。

5.追求优异,鼓励拔尖

印度政府不单努力将新星学校制度打造成保障教育公平的品牌机制,同时也着力通过新星学校选拔和培养具有高潜质的天才学生,为印度国家未来的发展储备精英人才。从新星学校的考核及录取机制不难看出,虽然学校面向的主要是广大农村地区学生,但择优录取的原则还是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生源的整体素质的稳定。从新星学校的课程设置来看,学校虽然没有开设针对天才学生的加速课程,也没有针对天才学生开设的超常班,但是学校努力创设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研究和兴趣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们通过实践探索,开阔视野,提升原有知识水平;同时辅以高水平教师团队的专业辅导,达到挖掘和培养精英的目标。此外,学校非常注重利用国内外的学术竞赛资源搭建专业学习平台,以比赛为动力,以备赛锻炼能力,鼓励拔尖学生脱颖而出。

6.实施网络化建设,促进体制内资源流动与均衡分配

在新星学校体系之内,所有学校可以通过政府建立的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也可以实现不同地区校际间的学生与师资流动,已逐步实现了制度下的学校网络建设。这种体制内流动的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各地区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有效地起到了弱校补偿的作用,避免了教育资源在市场导向下产生两极分化现象。

7.优秀稳定的校长教师队伍

为了确保各地区新星学校的优质教学和管理水平,印度政府和新星学校项目管理委员会长期致力于吸引优秀人才承担学校的教学与管理任务。学校校长和教师的招聘和选拔面向整个社会,应聘教师普遍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政府和学校除了给这些教师提供优厚的待遇外,还为留校教师及其家属提供免费在学校食宿的待遇,对留校教师子女提供面试入学的政策等。同时,学校根据课时和工作量,每月额外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提供教学补助和福利,对担任学生住宿管理的教员给予额外津贴等。对于自然条件差和经济落后地区的教师,学校还为在校教师提供基础工资12.5%的职务特别津贴、偏远地区津贴、探亲补贴、双倍住房津贴及子女护理津贴。对于这些教师,学校还给予优先晋升、优先选择流动地区等政策倾斜。

此外,由于学校获得国家全额经费资助,学校校长不必再费尽心思四处寻找创收经费,可以专心进行学校管理工作,教师也能够专心从事教学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校管理和教学水平的稳定提升。

8.低成本建设,注重实效

新星学校的硬件配备由国家全额资助建设。除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外,其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和卓有成效的教学效果还吸引着不少来自国际组织和社会力量的资助。但即便经费资助充沛,所有的新星学校均采取低成本建设。所有新星学校的教学楼、餐厅、学生宿舍等校园建筑均以注重功能性、实效性为标准,实行标准化建设,不盲目追求奢华。政府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一是能减少成本,节约资金。二是在学生中间培养一种朴素、实用的生活观、价值观。笔者一行在参观学校时看到,新星学校的学生住宿部呈二层单元楼设计。内部装修十分简单实用。10个同学分享一个宿舍,床铺为上下两层。每个学生除床铺外还拥有一套书桌椅用以日常学习。宿舍配有基本的通风和降温设施。学校食堂大约能容纳300人进餐。教师家属承担部分用餐管理工作。三是学校的各种教学仪器设备简易实用,杜绝同类学校之间的攀比,避免优质教育资源的过分集中而可能导致的“择校”等不良风气的产生。

9.注重社会职能,强调示范与辐射作用

政府着力将新星学校建设为教学示范校。它们必须承担起向当地其他普通学校传播先进教学经验,帮助其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在周末或寒暑假期间,新星学校会组织附近普通学校的教师开展教学交流活动,为成人进行职业培训或扫盲教育,其他学校的学生还可以到学校参观学习,并免费利用学校的各种教学设施。这样,各地的新星学校逐渐发展成为了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打破了校际间封闭的办学状态,促进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帮助了办学条件较差的薄弱学校共同发展;同时,它面向社会和家庭开放,关注区域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充分地体现其社会责任意识。

七、启示和借鉴

印度新星学校制度对于完善我国重点中学教育制度,兼顾教育公平与效率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优化机制建设,兼顾公平与效率

印度的新星学校制度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印度普通中等学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印度高质量地普及义务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制度建设的最大特色就是优化结合了名额分配制度与选拔考试制度。在招生环节,名额分配制度充分切合印度城乡差距过大、社会阶层分化和性别歧视严重的国情,极大地关注农村地区、少数民族、表列氏族和女童等弱势群体的学习需求,从制度上保证了这些人群的受教育权利,促进了教育公平在较大范围的实现;同时,考试选拔制度确保了优质教学资源对资优人才的充分使用。该制度可谓既兼顾公平又注重效率。其经验启示我们,对于公平与效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机制建设而得到平衡的发展。

2.关注“软件”建设,注重功能性与实效性

新星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成功案例再次提醒我们,学校的发展是内在质量提升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硬件条件相加。对于学校的发展与内在质量的提高,硬件设施只是一般条件,而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学校文化、教师素质及教育品质。因此,学校的真正发展是指学校能够不断合理运用自身能力,迅速适应外部环境,积极参与变革,改善学校文化,提高教师素质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过分优越的办学条件往往像华而不实的外表,将学校发展与校际竞争引向歧途。新星学校的案例启示我们,学校的建设和运行应该更注重功能性和实效性,实现资源与效率的优化组合,在保证学生各项学习需求的同时将学校建设的中心转移到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上来。

3.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是高质量素质教育的关键,其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校的教育水平。从新星学校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印度政府将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了学校建设的核心位置。给为了保证高质量的教育,印度政府规定,新星学校所聘请的各科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资格证书,并且至少具备所学专业研究生学历,此要求高于我国在“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评估验收标准”中对示范性高中教师学历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新星学校还强制要求所有在校教师进行定期学习和在职培训考核,学习和考核的结果将作为教师聘用和晋升的重要考核标准。

同时,政府全额资助新星学校的教师定期参加各项培训及专业研究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员教学水平。1999-2006年间,印度政府陆续出资为新星学校近3万名教职员工开设了门类多达150余种的各类型专业培训,极大地满足了教师对自身专业能力提升的需求。

通过多种措施,学校有效地降低了教师的流失率,杜绝了区域内教育资源的逆向流动,避免了地区内“择校”问题的产生;同时,建设出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为学校实施高水平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印度的学制为10+2+3。10代表8年初等教育(含五年的初级小学和三年的高级小学)和2年中等教育的初级阶段。2代表中等教育的后两年,即高中阶段。3代表高等教育的第一阶段。印度国家宪法规定,8年的初等教育为义务教育。

②长期以来,印度社会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通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决定不同种姓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地位截然不同,教育机会和教育水平也不同。处在社会等级最下层的两大集团分别为“表列种姓”和“表列部族”。表列种姓和表列部族等落后阶级在教育上一直处于劣势地位。

③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印度人力资源发展部网站及新星学校网站,http://education.nic.in/http://www.navodaya.nic.in/

作者单位:张铁道、王凯、戴婧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台峰,北京市第八中学

(责任编辑 潘静波)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