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花田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分析及对策探讨

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分析及对策探讨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1-01 10:20:06 点击: 推荐访问: 不良行为 分析 分析仪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上网已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网络以其快捷性、开放性、交互性、自主性、隐匿性和虚拟性等特点,在开阔大学生视野、促进学习、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对大学生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等产生着负面影响,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日渐增多。分析和把握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对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建设,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对江西5所大学650名大学生进行了大学生网络行为与特点的专项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和个案分析等方式。综合调查结果,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别是不良行为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教育和引导。

一、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

(一)大学生上网已成为普遍现象。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上网率高达95.3%,其中男生上网为99%,女生为90%;平均每周上网3小时以上的同学有452人,占75.3%。

(二)学校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场所。随着网络进校园、进学生公寓,拥有电脑的学生数不断增加,在学校上网成为大学生上网的首选地点。但校外上网的学生绝对数也很可观,其影响不容忽视。

(三)大学生上网目的呈现多元化。调查结果显示,上网目的排在前6位的依次为:QQ聊天占86.7%,玩游戏占66.8%,看新闻占63%,搜索信息占56.7%,听音乐占55.8%,看体育比赛占35%。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渠道。

二、大学生不良行为主要特点

(一)痴迷网络空间、自制能力不强。调查显示,有55.5%的学生有过通宵达旦上网的经历,而且上网的目的主要是QQ聊天、玩游戏。

1.痴迷网络交际。调查显示,86.7%的学生喜欢QQ聊天,他们认为网络交际比现实交际更平等、更便捷、更广泛,还更自由。因此,他们过分对网络交际产生依赖感。长期聊天让他们的交往方式更加“异化”,在现实中越来越变成了沉默寡言和封闭的人,反过来又更使他们痴迷网络交际。

2.痴迷网络游戏。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痴迷网络游戏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可以满足好奇和好胜心理;二是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得某种成功的体验。长期以来,由于学习压力过重,加上家长期望值过高,许多大学生心理不堪重负。当他们遇到困难、挫折时,又找不到合适的宣泄途径,而玩网络游戏不仅能够宣泄压抑的情绪,还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三是可以帮助大学生逃避现实。网络游戏所营造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可以使大学生尤其是那些在同学中人际关系较为紧张的大学生逃避现实中的许多不愉快,在自己能控制的这个虚拟世界中得到愉快的体验。

(二)畅快宣泄情绪、理性明显不足。调查表明,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不满时,48.9%同学是通过上网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也有10%的同学的帖子属于发泄型,在发泄帖子上,有的已经超出了抱怨的限度,甚至升级到了粗俗的谩骂和诋毁他人的地步。目前,大学生宣泄情绪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独立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小,对生活中各种压力无法找到知心朋友去倾诉;二是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产生的压力,使他们感到苦恼、烦躁和惶惑;三是对各种评比的公正性感到怀疑,产生不满;四是对学校制度或者学校的条件感到不满。

(三)追求轰动效应、求名欲望膨胀。网络畅通的时代,既方便,也错位,而且容易把这种错位作为一种成名的捷径,甚至出现了种种道德悖逆的现象。在一项“您听说过芙蓉姐姐或芙蓉哥哥吗”的调查中,100%的大学生都听说过,有35.2%的同学也希望通过网络出名,13.6%的同学对他(她)的出名方式比较赞同,有10.3%的同学认为如果有机会他们也会采取这样的方式出名。

(四)刻意追求刺激、道德意识弱化。当前,大学生刻意追求刺激的行为主要表现有网络一夜情、裸聊、网络同居等。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网络道德感,能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不侵犯或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但也有部分学生网络道德意识淡薄。

(五)交往虚假随意、感觉方便轻松。部分学生在网上交际时经常扮演与自己实际身份和性格特点十分悬殊甚至截然相反的虚拟角色,有的学生还同时拥有多个代表着不同身份和性格特点的网名,男扮女、女扮男的现象也非常普遍。调查显示,92%的同学没有在网络交往中使用真实的信息,87%的同学以不同身份或性格与别人交往,83.3%的同学认为网络交往的可信度不高。另外,在网络交流的语言中,怪字、错字、别字层出不穷,病句连篇。

三、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内外因分析

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的因素,又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外因分析

1.社会不和谐问题的存在。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如上学贵、就业难等关系到大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等等。这些都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并通过网络这一便捷途径表现出来。

2.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尚未建立。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尚未建立。近年来,网络的虚拟性为我国网络文化出现的“泛娱乐化”倾向提供了温床。这种“泛娱乐化”倾向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颠覆社会主义道德标准、混淆判断是非尺度的极坏影响。互联网的虚拟性在扩大公民言论自由度的同时,也释放了一些人的丑恶。这些不良信息在网络中的恣意传播,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也是某些大学生法律和道德意识淡薄的外在因素。

(二)内因分析

心理年龄远远低于生理年龄是大学生引发网络不良行为的重要原因。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塑造期,是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也是人生中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矛盾可能导致他们难以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而网络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宣泄的空间。长期处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容易使他们产生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也往往会失去现实感和有效的判断力,使他们淡化了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感,在网络中做一些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做的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

四、对策与建议

(一)不断增强发挥网络作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要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对互联网等的应用和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使各类新兴媒体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的决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8次集体学习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网络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树立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理念,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二)积极推进文明办网

1.建设一批品牌网站网页。高校应以网络为载体,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要注重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一批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推动网络文化发挥对大学生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网站网页要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提高网站的点击率,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品牌网站或网页。

2.深入开展网络行业自律。完善自律规范体系,扩大《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签约单位的范围,扩大行业自律参与面。

(三)大力倡导文明上网

1.加强正面疏导。一是坚持把正面疏导作为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通过启发以激发大学生的道德思维,自主构建正确的道德理念,培养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二是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开设课程,举办网络行为讲座、报告会、研讨会和座谈会,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三是拟定、宣传和实行《大学生文明上网公约》。用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道德言行引导大学生。

2.成立大学生网络行为研究机构。高校要成立相应的研究机构,对大学生网上行为的新特点、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和分析,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切实依法科学管理

1.积极主动地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上网条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设施,比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教室等在课余和节假日期间对全体学生提供上网服务。

2.运用技术手段科学管理。积极推动上网过滤软件产品、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等绿色上网软件的研发和应用,加强对有害信息的预警、侦查、封堵和查禁。

3.加强社会监督。设立举报机构,充分发挥广大网民的监督作用,共建网络文明。

4.实行网络实名制。高校应加强局域网建设,禁止互联网直接接入高校,学生必须用真实身份对应IP地址,要求实名认证登陆。

(五)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1.加快网络立法步伐。我国已经颁布的有关互联网的法律和法规在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就互联网建设和发展的严峻形势来看,我国网络立法工作还远未达到要求,有关部门应不断健全网络法制建设,加快网络立法步伐,用强制性的法律措施来维护网络的安全和文明,规范网络文明建设。

2.严肃查处网上违法和不道德行为。加大对利用网络发布虚假信息和传播色情、暴力图片或文字和裸聊等不道德行为的查处力度,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来惩治或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本栏责任编辑 曾维平

E-mail:jxjyzwp@126.com

花田文秘网 https://www.huatianclu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花田文秘网 版权所有

Top